218214,特朗普贏得“勝利”,轉身卻發現:中國已完成2項布局
當特朗普在華盛頓慶祝法案險勝時,中國海關放行了來自阿根廷的3萬噸大豆豆粕。
這筆生意不起眼,卻扯下了美國最后一塊遮羞布——持續五年的中美關稅戰看似兩敗俱傷,實則中國早已開辟新戰場。
此刻的勝利者特朗普突然發現,自己引以為傲的"美國制造"大旗,正在自家后院燃起熊熊大火。
美國國會山那臺老舊的投票機器剛發出218:214的讀數,兩黨議員就開始了新一輪的罵戰。
這個名為"大而美"的法案把未來五年的財政赤字又頂上了新高度,共和黨玩了個時間魔術:醫保削減拖到2027年,能源補貼卻從今年九月就生效。
明眼人都看出來,這就是張花5000億畫出來的大餅,可兩黨硬是頂著全美65%的反對率強行通關。
當華爾街的交易員們為美股新高開香檳時,沒人注意到底特律的汽車廠又開始裁員了。
這份頂著"重振制造業"名頭的法案,實際上成了財閥們的分贓大會。
搞化石能源的拿到了減稅,玩金融的解鎖了海外避稅通道,就連醫藥集團都分到了醫保改革的"入場券"。
唯一被落下的,是特朗普競選集會上那些戴著紅帽子的農民。
這群人舉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橫幅不會想到,他們在太平洋對岸的市場份額,正被中國新開辟的南美糧倉鯨吞蠶食。
就在美國政客在國會大廈扯皮時,中糧集團的貨輪停靠在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碼頭。
3萬噸阿根廷豆粕入關檢測合格的消息,讓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大豆期貨應聲下跌2.3%。
這記悶棍打得美國人措手不及:阿根廷總統米萊年初還舉著電鋸要砍掉政府機構,現在卻成了中國在拉美的頭號合作商。
更諷刺的是,米萊辦公室墻上至今還掛著特朗普的簽名照。
這個號稱"南美特朗普"的總統用實際行動證明,國際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面包。
比起農產品市場的暗流涌動,中美能源戰已進入白熱化。
當特朗普團隊炫耀頁巖油產量突破歷史新高時,中國海關數據甩出連續三個月零進口美國原油的實錘。
得克薩斯州的油老板們攥著堆積如山的庫存單,突然想起了2018年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當時他們堅信特朗普能逼著中國簽下20年石油大單。
如今七年過去,從西伯利亞輸油管道送來的俄羅斯原油,正在山東煉油廠日夜轟鳴。
這局棋最妙的殺招藏在贛南山區。
中國剛剛宣布稀土出口管制新規,華盛頓智庫就炸了鍋。
五角大樓的技術官員發現,F-35生產線庫存的錸金屬只夠維持到明年三月。
國會老爺們這才想起,全球85%的稀土加工產能都在中國手里。
更絕的是,新規卡的是"軍用敏感技術",既符合世貿規則,又捏住了美軍工命脈。
現在輪到美國軍工復合體體驗華為當年的滋味了。
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德國防長向以色列軍旗敬禮的畫面傳遍全球。
當西方政客還在為誰當"世界警察"爭吵時,中國貨輪正把阿根廷大豆、俄羅斯原油、中東光伏板源源不斷運回青島港。
歷史的吊詭之處在于:當美國忙著在國會山搭戲臺唱大戲時,中國已經建好了新的世界貿易劇場。
舞臺下的觀眾席上,坐著130多個國家的采購代表。
握著投票器通過的"大而美"法案,改變不了美國制造業外流的宿命;對中國揮舞的關稅大棒,攔不住其他國家爭相登門做生意。
從美墨邊境墻到波斯灣護航編隊,美國試圖用軍事霸權維持的經濟秩序,正在被中國用市場規律打破。
這不是什么陰謀詭計,而是最樸素的商業真理:誰能為世界提供發展機遇,誰就能贏得未來。
現在該美國做個選擇題了:是繼續在債務泥潭里表演政治雜耍,還是踏踏實實回來搞實體經濟?中國用二十年時間證明,產業鏈的遷移不靠法案推動,而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當阿根廷農民開始學習中文,當沙特土豪組團考察深圳,當德國車企把研發中心搬到合肥,這場全球產業變革的勝負已無懸念。
美國的政客們或許還能贏很多次投票,但世界經濟格局的投票權,早已不在他們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