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現身美國國會山,與美國共和黨重量級人物林賽·格雷厄姆進行會談。而就在兩天前,他才剛剛在媒體上放出重磅消息,聲稱要對繼續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的國家征收高達500%的懲罰性關稅。
他點名了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而蘇杰生的到來,正是為了試圖避免印度被卷入這場激烈的博弈之中。
格雷厄姆提出的這項法案,可謂是一顆定向爆破的“深水炸彈”。根據議案內容,任何繼續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或鈾資源的國家,其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被征收高達500%的“二級關稅”。
這一數字之高,幾乎可以等同于斷絕貿易往來。格雷厄姆在公開場合毫不避諱地指出目標國就是中國和印度。
7月7日,這項法案將在參議院提交審議。令人震驚的是,格雷厄姆透露他已將法案內容當面提交給特朗普,后者當即表示支持,并稱“是時候推進了”。這意味著,這不僅僅是一紙議案,更是特朗普回歸政壇后,遞出的第一把“關稅屠刀”。
特朗普的點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這項法案不僅有可能在參議院獲得通過,更有可能得到總統層面的執行背書。
根據格雷厄姆的說法,已有82至84位參議員明確支持該法案,幾乎橫掃兩黨陣營。而法案中還特別設置了一個“總統豁免條款”,即最終是否執行,將由總統一人裁決。這把關稅大刀,就這么高懸在中印兩國頭頂,成為美國施壓外交的最新利器。
從表面看,這是一項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手段,實則背后卻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地緣政治謀略。格雷厄姆自己也坦言,這項法案的核心不是“立即制裁”,而是賦予特朗普一把可以隨時使用的“談判武器”。
它不是單純的懲罰,而是一次戰略布局。中國對此早已洞若觀火。早在格雷厄姆放話之前,中國外交部就已多次公開聲明: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是在市場規律和主權平等原則基礎上開展的,完全合法正當,不容任何外部干涉。
面對美國的單邊制裁與長臂管轄,中國的立場始終堅定,不接受訛詐、不怕威脅、絕不妥協。正因為如此,中國在能源布局上始終保持戰略彈性與多元化通道。
數據顯示,2025年5月,中國日均從俄羅斯進口原油196萬桶,占當月總進口量的約17%,全年平均維持在12%左右。這些原油大多通過管道與遠東港口輸送,運輸成本極低,供應穩定性極強。這種布局,正是中國在面對外部不確定因素時的戰略底氣。
與此同時,印度的反應卻讓人感到意外。7月2日,印度外長在華盛頓主動“登門解釋”,聲稱印度對俄羅斯能源高度依賴,希望美方能給予理解。
他甚至輕描淡寫地表示,“船到橋頭自然直”,企圖用模糊和安撫的語言換取美國的“豁免”。這一軟化姿態,立刻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熱議。
印度每日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約210萬桶,占全國總進口量的近40%,創歷史新高。這種高度的依賴,確實讓印度在面對外部制裁時顯得異常被動。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印度因油價優惠大幅增加對俄進口,如今卻在風暴中心顯得毫無還手之力。
與中國穩中有控的能源策略不同,印度的“臨時抱佛腳”讓其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更令人擔憂的是,印度并未在國際場合上堅決表態、也未尋求多邊支持,而是選擇直接“私下溝通”,這在國際外交語境中,往往被認為是“軟弱”的表現。
美國會不會真的動手?特朗普會不會真的推動落實?這才是全球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回顧過去幾個月,美中剛剛完成一輪重要的貿易談判。
中國同意擴大稀土對美出口,美國則取消了部分對華技術出口限制。雙方簽署了一項被視為“貿易休戰”的協議。
可就在協議墨跡未干之際,格雷厄姆卻高調提出對中印征收500%關稅,這種“變臉速度”令人側目。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近期在接受美媒采訪時,涉華言論已明顯緩和。他不再大肆指責中國,反而開始強調中美合作的重要性。甚至在面對一些記者挑釁性問題時,他罕見地為中國“打圓場”,稱“美國也做過很多類似的事情”。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特朗普深知,中美關系已非他一人可以任意操弄的棋局。一方面,美國企業對于中國產業鏈依賴深厚;另一方面,中國掌握著稀土、芯片材料等關鍵資源,一旦中方反制,美國高科技產業將面臨巨大斷供風險。
也正是基于這層現實,特朗普在“放狠話”的同時,始終留有操作空間。格雷厄姆的法案雖然聲勢浩大,實則更像是為特朗普增加籌碼。這一“立法+豁免”模式,已成為美國政壇對外施壓的常規手段。通過立法制造恐懼氛圍,再通過總統豁免控制節奏,既能震懾對手,又能靈活談判。
可問題是,中國根本不吃這一套。中國已多次明確表示,不會用國家利益去交換所謂的“豁免權”。不管法案是否通過,中國都已做好應對準備。
印度呢?這次的“解釋之旅”,或許能暫時避開風頭,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戰略依賴與外交被動,將成為其發展的最大軟肋。一旦美國發現印度“軟硬皆可欺”,是否還會把其他議題也納入“交易清單”?能源、技術、市場、資金,每一樣都是印度的命門。
這場關稅風暴的背后,其實是一次全球格局的深度再塑。特朗普重返舞臺,帶來了更具攻擊性與交易性的外交策略。格雷厄姆的議案,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四年,美國對新興大國的施壓只會更頻繁、更精巧、更具威懾力。
可不同的回應,注定了不同的命運。中國選擇堅守原則,不卑不亢;印度選擇低頭妥協,寄望僥幸。這不僅是一場能源政策的較量,更是一場國家意志的對決。
當美國把500%關稅當作籌碼,試圖在全球舞臺上制造恐慌時,中國用行動告訴世界:尊嚴不能交換,利益不能出賣,威脅不能屈服。印度那艘“船”,是否真能順利到橋,或許已經沒人敢打包票了……
格雷厄姆的議案正如一把鋒利的刀,懸在中印兩國上空。但中國早已布好鐵甲,不懼來鋒;而印度卻伸出脖頸,等待裁決。真正的大國,不會用退讓換和平,而是用堅守贏尊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歷史會記住誰選擇了昂首前行。
信息來源:
[1]美議員提法案威脅買俄油征收500%關稅,印度外長:船到橋頭自然直 觀察者網
[2]美議員放話:特朗普同意了,買俄油,中印加稅500%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