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在遼寧大連市,有市民拍攝到天空出現了密集的閃電。這種高頻率的雷電現象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7月2日晚間到7月3日凌晨,大連市出現了高頻率的雷電現象,居住在不同區域的市民都陸續拍攝到了畫面,當時,夜空閃電連續不斷,不停閃爍,時不時還伴有滾滾雷聲。
市民 秦怡帆:我在網上刷短視頻時看到了,怎么夜晚這么亮,像白天一樣,感覺很神奇。
7月2日夜間至3日早晨 共發生7649次閃電
針對高頻率雷電現象,近日,記者也采訪了大連市氣象部門的專家。那么,大連市為什么會出現如此高頻率的雷電?
針對高頻率雷電現象,大連市防雷減災中心和氣象部門分別進行了數據統計和分析。相關數據顯示,從2日夜間至3日6時,大連市域內共發生了7649次閃電。
大連市防雷減災中心副主任 劉衛華:我們在全市布設了5套閃電定位儀,能夠實時收集閃電數據。閃電數據會匯集到氣象部門,之后會通過一個精確的統計計算,得到精確的閃電次數,包括它的強度和位置。
通過對閃電定位儀等設備組成的雷電監測系統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氣象部門認為,造成此次密集雷電現象的主要因素是,在副熱帶高壓外圍控制下,出現了極端的強對流天氣。
大連市氣象臺臺長 李燕:現在整個大的環流形勢是副熱帶高壓,在這種形式控制下,極容易出現強對流和極端降水天氣。強對流天氣比如雷雨大風、短時強降水、雷電等等,雷電天氣造成閃電比較多、比較頻繁。強對流的中心在大連的中南部地區,比如城區、旅順一帶。從閃電觸發的理由上來說,必須有觸發通道,地面的正電荷和云底層的負電荷之間形成一個強烈的通道,南部可能強對流比較明顯,所以雷電就更明顯一些。
專家表示,夏季本身就是雷電高發的季節,這屬于正常的天氣現象。
大連市防雷減災中心副主任 劉衛華:大家感覺到單閃電的頻次比較多,但實際上從整個大連范圍內的歷史數據來看,閃電并不特別罕見,也不代表著有任何氣候異常的情況發生。
遇上雷電記住四個字:躲 防 避 護
遇上雷電天氣,大家要做好哪些防護措施呢?專家們總結了一些要點,主要就是學會四個字:躲、防、避、護。對此,大連市防雷減災中心工程師劉曉東做了詳細介紹。
躲。面對雷電能躲則躲,少出門是最好的。
防。不光是待在室內就百分之百安全。如果待在室內,最好要關閉門窗、拔下電源插頭、遠離金屬管線。
避。避開雷電容易襲擊的場所,比如大樹旁、鐵皮房、一些高聳尖端的物體等等,因為雷電比較喜歡擊中高聳尖端的物體。
護。要放低姿態求保護。在戶外,雙腳并攏蹲下、雙手抱膝、雙腳并攏,如果兩腳分開,就會形成跨步電壓,更容易遭雷擊。對于日常常見的直擊雷,如果離房子和汽車都比較近的話,最好的方法還是趕緊進到室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