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這場災難會意外揭開劉強東和京東不為人知的一面。
6月24日,洪水肆虐榕江,道路中斷、房屋倒塌,數萬群眾陷入困境。就在這個危急時刻,一個令人意外的身影沖在了救災第一線——不是別人,正是經常被貼上"資本家"標簽的京東。
劉強東確實多次公開強調過京東的一項特殊授權制度:當國家或社會發生災難時,就近的倉庫經理有權且必須將庫房內所有可用物資捐贈給災區。
更讓人意外的是京東物流的"硬核"表現。
洪水來襲的當天下午,京東的救災物資就已經從貴陽"亞洲一號"園區緊急調撥。更令人驚訝的是,當晚10點,第一批救援物資就抵達了災區。這個速度,甚至比很多專業救援機構還要快。
據運輸物資的京東物流司機何吉龍介紹,物資交接很順利,卸完貨已經是凌晨1時。何吉龍表示,“我是貴州人,家鄉人民遭遇洪災我很心痛,為救災貢獻自己的力量是責任所在。”
而像何吉龍這樣的京東員工,在榕江災區隨處可見——他們白天送貨,晚上幫著清淤,完全不像是在完成公司任務,倒像是在守護自己的家園。
7月3日,京東健康又聯合穩健醫療捐贈了9萬件醫用防護物資。這個時間點很關鍵,因為洪水過后最容易爆發疫情。這些物資精準投放在了最需要的消殺防疫環節。
這種"雪中送炭"式的援助,比簡單的捐款捐物要專業得多。
有意思的是,翻看京東的救災史就會發現,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從2008年汶川地震開始,京東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救災模式:不搞花架子,不追求捐款數額的新聞效應,而是實打實地發揮自己的物流和供應鏈優勢。這種"笨辦法"看似不夠光鮮,但在關鍵時刻卻能救命。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鎂光燈下的作秀,有的只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災區的物資和員工。
這種"真面目",或許才是商業的本質——在賺錢之外,還能為社會提供真正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