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師崗這幾年跟坐過山車似的——前兩年是“宇宙的盡頭是編制”,清北博士擠破頭;現在是“編制的盡頭是離職報告”,名校畢業生排著隊跑路。說好的“年薪30萬+帶薪休假165天”呢?怎么一個個都熬成了腱鞘炎+抑郁癥套餐?今天咱就扒開這層“香餑餑”的皮,看看這高薪鐵飯碗里到底盛著啥:是雞湯還是砒霜?是人生贏家的劇本還是社畜的另一個坑?
一、當年擠破頭搶的“金飯碗”,現在怎么成了“高壓鍋”?
2021年那陣,深圳教師招聘簡直是“撒錢式搶人”。招聘啟事上的條件寫得比相親簡歷還誘人:“本科生26萬+,研究生28萬+,博士直接送20萬安家費,全年帶薪休假165天”。最絕的是那句“有點錢、有點閑、有尊嚴不再是夢”——這不就是當代年輕人的三大終極幻想嗎?
結果呢?劉夢瑤,QS排名比清北還高的海歸,手握谷歌、字節offer,愣是被爹媽跪著求去考教師編?!八麄冸x婚15年都沒這么團結過!”可真入職了才發現,“有點閑”是做夢,“有點錢”是拿命換,“有尊嚴”?家長凌晨兩點打電話罵你作業批得太嚴了解一下?
更魔幻的是招聘現場。北京一場面試,深圳某高中國際部的候考區里,清北博士扎堆,哈佛劍橋的留學生當背景板。劉夢瑤面了三次才上岸,自嘲“像菜雞誤入鶴群”。那時候大家都覺得:只要卷進編制,這輩子就穩了。誰能想到,這“穩”字背后,是全年無休的班主任+教案機器+24小時在線客服三合一?
二、班主任=保姆+警察+心理醫生?月薪3萬也買不回我的腱鞘炎
小張,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入職第一天就被領導靈魂暴擊:“語文老師不當班主任,天理難容!”為啥?“你課最多、管價值觀、還得順帶教道法勞動課,不當班主任誰當?”于是,她的一天從早上7:30陪早讀開始,到晚上10點改完作業結束,中間穿插著“監督午睡”“調解斗毆”“應付家長投訴”三連擊。最絕的是“陽光體育”——學生在操場撒歡,班主任在旁邊當人形監控,生怕哪個娃摔斷腿。
趙欣怡更慘,帶的是深圳排名靠后的初中,班里四五個學生拼音都不會。她掏腰包買幼小銜接掛圖補課,結果改作業改到右手腱鞘炎,換左手寫板書,左手又得了筋膜炎。去醫院看病,醫生看著她貼滿膏藥的胳膊問:“都這樣了還上班?”她當場哭崩:“我也不想啊,可學生錯題本上的‘滿’字還是上下結構??!”
這哪是當老師?分明是當代“蠟燭成灰淚始干”2.0版——不僅要燃燒自己,還得順便給家長當情緒垃圾桶,給學校當比賽工具人。周佳寧老師說得實在:“35歲以下必須參賽,從賽課到賽手抄報,除非你掏出病歷證明自己快不行了,否則就得往死里卷?!苯Y果呢?入職第一年體檢,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組團報道,比年終考核表還準時。
三、“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名校畢業生的信念碎了一地
陳雪婷,北大高材生,當年被校長“一起干一番事業”的雞湯灌得熱血沸騰。結果呢?心理老師成了“消防栓”,專門處理學生自殺傾向、校園霸凌,偶爾還要被拉去拍宣傳片充門面。“學校評價老師就看公開課和比賽獎狀,心理咨詢成果?看不見摸不著,等于白干。”她同期入職的心理老師走了個精光,自己也扛不住跑路了。
更扎心的是張雅雯。中山大學畢業,非師范生,備課到凌晨三點是常態。有次課堂上兩個男生拿剪刀互戳,她沖上去奪剪刀,結果被家長指著鼻子罵:“你什么學歷?連學生都管不好!”她委屈得躲進廁所哭,學生安慰她:“老師你別管他們,給我們講就行。”那一刻她才明白:有些學生,你付出100%努力,他回報你10%配合,還覺得你多管閑事。
“沒有差的學生,只有差的老師”——這句PUA金句,把多少名校畢業生逼到自我懷疑?王思琪帶的班,一半學生考不上高中,有的到了初中還不會算加減法。她試過所有方法,最后老教師拍著她的肩說:“姑娘,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边@話聽著扎心,卻是多少深圳教師的生存法則?
四、編制不是保險箱,是“圍城”:有人裸辭看日出,有人邊哭邊改教案
江江,歷史老師,賽課考倒數第二當場哭崩,30年第一次跟父母說真心話:“我不想干了!”媽媽抱著她哭:“對不起,以前總逼你優秀?!彼诙炀妥孉I寫了辭職信——是的,連辭職都懶得自己動筆了。王思琪更絕,在深圳灣海邊走了一整夜,看著日出下定決心:“這屆學生帶完就跑,一秒都不多待!”
但離職哪有那么容易?劉夢瑤想轉高校行政崗,發現現在要博士了;想跳大廠,教育板塊裁員裁成篩子;想去國際學校,身體早就被掏空。她苦笑:“當年為了編制拒了谷歌,現在谷歌可能都不要我了?!备F實的是工資縮水——疫情后深圳教師年薪從30萬砍到20多萬,雖然還是比其他城市高,但“拿命換錢”的性價比直線下降。
當然,也有人留下了。趙欣怡,寫好辭職信塞領導門縫,卻在放學路上被學生圍住:“老師你什么時候回來?我們想你了?!彼粗⒆觽儭袄z”的眼神,心一軟:“再考慮考慮?!爆F在的她,左手貼膏藥改作業,右手回家長微信,偶爾羨慕操場上玩飛盤的體育老師,但轉身看到學生作文里寫“我的老師像超人”,又覺得“好像還能再撐一會兒”。
五、這碗飯到底香不香?給年輕人的幾句大實話
別信“有錢有閑有尊嚴”的童話:高薪是真的,但時薪可能比外賣員還低;編制是真的,但捆住你的不只是穩定,還有無盡的表格和會議;體面是真的,但家長一句“你配當老師嗎”就能讓你破防。
名校光環在教室里不好使:清北博士教不好小學生拼音不丟人,哈佛畢業生鎮不住熊孩子不奇怪。教育不是做題,不是你優秀就能讓所有人跟你一樣優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離職的底氣:腱鞘炎、頸椎病、抑郁癥,這些不是勛章,是身體在喊救命。別等住進醫院才明白,編制再香,也換不回健康。
想清楚你要的是“穩定”還是“認命”:穩定是“我有選擇的權利”,認命是“我只能這樣了”。如果每天醒來都想辭職,那這碗飯可能真不適合你。
結語:
深圳教師崗的故事,本質上是一代年輕人的職業幻滅與重生。曾經我們以為“上岸”就是終點,后來才發現,真正的人生難題,從來不是選“鐵飯碗”還是“體制外”,而是你能不能接受——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工作,只有你愿不愿意為了熱愛的事,扛住那些不完美的瞬間。
那些離開的人,未必是逃兵,可能只是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戰場;那些留下的人,也不是傻,或許他們在學生的眼睛里,看到了比編制更重要的東西。說到底,工作是為了生活,不是為了把自己熬成一個連哭都要躲進廁所的機器。
最后問一句: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去考深圳教師編嗎?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