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外地戶口想擇校,他說都可以辦”
“說沒問題,但孩子一直到9月1號了還不能報名”
“承諾能辦本校學籍,還口頭保證給娃娃分個好班,結果根本聯系不上人”
隨著招生季的到來,個別不法分子捏造信息、虛假宣傳,以“有關系”“有指標”為幌子,謊稱能幫學生入學,通過收取高額中介費等方式實施詐騙。
近日,據成都教育發布、四川廣播電視臺報道,多位成都、綿陽的家長反映,他們在為孩子辦理幼升小、小升初入學時遭遇騙局,損失了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的“擇校費”,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豪華機構”承諾辦學籍
錢款繳納后人間蒸發
2024年7月,綿陽家長王先生正為孫子的幼升小犯愁:他想讓孫子去一家私轉公立學校讀書,在那里只需要付公立學校的費用,就能享受私立學校的教育,但想進這所心儀的小學只能通過搖號。
如何才能確保入讀呢?王先生想盡辦法,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位姓鄭的老板。他聲稱不僅能解決上學問題,還有“特殊渠道”可以解決學籍問題。
“我們去了實地考察,看到他公司很大,辦公室很豪華,也有營業執照。我們還沒簽合同的時候,他就接了很多電話,有些電話還是‘領導’打來的,這個學校要幾個名額、那個學校要幾個名額,他都說能辦成。”王先生說。
謹慎起見,王先生查詢了公司的營業執照,發現上面顯示有一條司法案件。這讓王先生有些猶豫,想多考慮一陣子。可鄭老板卻解釋得頭頭是道,非常圓滿,并且他還表示,名額只有幾個,要考慮,明天可能就沒有了。
截圖自四川廣播電視臺《非常話題》
“想到這么多人都在找鄭老板幫忙辦事,我們覺得,幾萬塊錢他不至于騙我們。”王先生說,因此他和兒子選擇信任鄭老板,雙方簽訂了《綿陽市內擇校咨詢服務協議》,約定服務費用7.8萬元,一次性付款,承諾辦理學校的本校學籍,如未在服務期限內完成正常入校,則全額退款。
王先生本以為一切妥當,可是,到了孫子該去登記上學時候,鄭老板卻一直沒有發來消息。
學校搖號結束后,王先生多次給鄭老板打電話,鄭老板卻以“領導不在”等理由拖延,一直到9月1日孫子本應該正常上學以后,都還以各種理由推脫,讓王先生不要帶孫子去學校去報名。
直到這時,王先生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他第一時間去派出所報了案,但派出所以民事糾紛為由,沒有立案。為了討回這筆錢,王先生只能每天去鄭老板的辦公室要求退款,但一直到對方人去樓空,僅追回了2萬多元。
數十位家長上當受騙
最多的交了31萬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綿陽家長喻女士。因為喻女士的孩子戶口在外地,想來綿陽讀書,只能通過隨遷子女入學,“但學校是指定的。想讀我們心儀的學校,享受好一點的教育,就得走其他途徑。”
在社交平臺上,喻女士看到了鄭老板的機構打的廣告,說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外地戶口的想擇校,他都可以辦成。
在繳納8.5萬元簽訂協議后,對方承諾辦理本校學籍,還口頭保證會給孩子“分個好班”。
但直到其他學生已開始軍訓,孩子仍未收到入學通知。聯系之下,鄭老板表示孩子可以直接入校,再往后又提議換一個學校,但均沒有結果。忍無可忍的喻女士選擇了報警,才知道還有很多家長都上當受了騙。最終,孩子只能在外地讀書,而繳納的費用僅追回2000元。
截圖自四川廣播電視臺《非常話題》
據了解,類似的受害者多達數十人,繳納費用從7.8萬元到31萬元不等。目前,受害者已組建維權群并持續向警方提供線索,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成都的一群家長也有著類似經歷。2023年4月,家長朱某因小孩轉學問題,結識一蔣姓男子,對方稱可以讓小孩轉學到成都市某小學讀書,但是要給錢。
在相繼繳納19萬余元后,7月14日,蔣姓男子給朱某發了一張圖片,上面顯示其孩子已被錄取。但一周后,朱某再聯系王某時,對方卻以各種理由推脫。朱某覺得被騙,于是報警,期間對方退款10萬元,共計損失92050元人民幣。
遭遇類似騙局的還有龔女士。2024年3月,她經朋友引薦認識了王某某,對方稱可以辦理小孩入學問題。6月10日,雙方在青羊區貝森路見面,談好事項后,龔女士通過微信轉賬2萬元給對方。
但后來,王某某一直沒辦成小孩入學事宜,以還需繳納費用為由,繼續向龔女士要錢。龔女士察覺被騙要求退款遭拒,于是報了案,損失2萬元。目前,兩案均已由公安機關破獲,相關嫌疑人已被司法機關打擊處理。
跳出擇校焦慮
正規渠道才是唯一選擇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家長上當受騙呢?
調研顯示,犯罪嫌疑人鄭某,其實是利用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和戶籍政策的不了解設置了陷阱。在與家長溝通時,犯罪嫌疑人還會利用“名額有限”“錯過再等一年”等話術制造緊迫感,催促家長盡快付款。
律師何光飛指出,此類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常以“咨詢服務”名義簽訂合同,實則虛構辦事能力,符合詐騙罪構成要件。“即便合同約定退款,一旦對方將資金轉移,民事起訴也很難執行。”
“很多學校都存在借讀生,家長擔心孩子沒有正式學籍,會影響升學,騙子就抓住這個痛點。”成都市司法局特邀人民調解員廖正華分析,涉案合同雖約定“未辦成全額退款”,但犯罪嫌疑人往往在收款后以“資金已打點關系”“領導正在協調” 等理由拖延,待家長醒悟時已人去樓空。
“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教育公平需要通過正規途徑實現。”特邀心理咨詢師馬滟認為,家長的焦慮源于對教育資源的過度迷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遠超學校硬件,和諧的家庭氛圍、積極的成長環境才是孩子成才的關鍵。”
她建議家長理性看待擇校。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應通過教育局等政府主管部門咨詢,走正規渠道,不要輕信社會上所謂的“關系”“門路”,避免因“擇校焦慮”而落入騙局。“就算砸鍋賣鐵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的心態雖然能共情,但“找關系擇校”本質上是對教育規則的破壞,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各位家長需注意,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實行“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政策,任何聲稱“花錢買學位”“辦理學籍”的行為均屬騙局。建議家長們嚴格遵循正規招生流程,留存關鍵證據,避免陷入維權困境。入學政策的公開透明性不容任何“內部操作”,摒棄“花錢買學位”的僥幸心理,方是根本的止損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