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者旨于賜劍怎么念?千年前的寶劍還鋒利嗎?三足羊形銅尊是做什么用的?日前,上海市總工會勞動報社“職工明星會客廳”欄目走進閔行博物館,與博物館里頗有名氣的網紅解說員“博物館小迪哥”——閔行區博物館解說員徐迪一起,領略了由閔行博物館推出的《楚風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
小迪哥正在為主播講解展品的來世今生
風趣解說
吸引觀眾自發“圍觀”
走進位于新鎮路的閔行區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楚風烈”三個大字,作為閔行博物館重磅推出的《楚風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匯聚129件(套)重量級精品文物,帶觀眾穿越千年,領略楚文化的浪漫奇譎。據了解,“楚風烈”由來自安徽博物院、淮南市博物館、安徽楚文化博物館的重量級精品文物組成,其中鄂君啟金節(車節)、春秋附蓋三足羊形銅尊、嵌松石越王者旨于賜銅劍、王字銅量、“阜平君”銘虎形銅座等都屬于“鎮館之寶”。
跟隨“小迪哥”的步伐,觀眾們在職工明星會客廳的直播間里沉浸式參觀了“楚地風云”“楚物生輝”“楚王玄宮”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楚國興衰浮沉的歷史;第二部分著重于楚人精美絕倫的器物與蘊藏其中的文化;第三部分則展示了楚考烈王時期的器樂歷史發展狀況,彰顯大楚“天籟鐘音”的華貴氣派。
鄂君啟金節
“這件國寶重器是中國最早的免稅通行證,是本次展覽中最重要的文物。戰國中期,楚懷王將它頒發給其子鄂君啟,名為‘鄂君啟金節’。”雖然是線上直播,但線下的觀眾依然不少,徐迪通俗幽默又不失深度的解說,吸引了許多觀眾自覺“圍觀”,他們跟隨解說的步伐,感受著楚國當年的風采,也領略了一件件“鎮館之寶”和背后的故事,比如歷經千年依然寒光湛湛的“越王者旨于賜”劍,又比如,從體量上判斷應該是擺放小零食的“萌趣食盒”——附蓋三足羊形銅尊。
附蓋三足羊形銅尊
附蓋三足羊形銅尊外形小巧,但卻是楚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于1977年壽縣正陽關鎮肖嚴湖出土。器身通高11厘米、通長14厘米、口徑9.2厘米,通體為鋁黑色,由蓋和器身兩部分組成。整件器物似綿羊形,蓋扁平,正中有橋形半圓鈕,一端呈扇形下斜作綿羊尾狀,尾上飾有勾連云雷紋,相對的一側有半圓弧形缺口,卡入羊頸。整件器物造型獨特,形態生動。
有趣的是,這個三足羊形銅尊的作用相當于春秋時代的食盒,在與展覽配套的文創產品中,有一個盲盒——“萌趣食盒”三足羊形銅尊,銅尊外形的冰箱貼里,隱藏著不同的食物模型的“彩蛋”。這個文創產品取了文物的內核,又與當下潮流的盲盒相結合,十分火爆。
“網紅博物館”的
流量密碼
在直播中,徐迪也多次提到了閔行博物館這些年在展陳內容、周邊商品上的創新和探索,自從2022年開始,閔行區博物館將展覽的內容聚焦于每個朝代的藝術瑰寶,展覽持續火爆,“貞觀鑒——大唐歷史文化主題展”“相遇海昏侯——西漢劉賀墓精品文物展”都吸引了大量觀眾排隊。
“從2019年新館建成后,我們一直在摸索發展模式,到2022年的‘樂居長安’主題展,算是迎來了一個小高峰。”徐迪告訴記者,團隊成員時不時頭腦風暴,“挖掘”展覽主題。“自帶流量的IP自然更好,比如馬王堆,但我們也會尋找年輕人感興趣的主題,去借文物、設計展陳。”比如,2023年爆火的“萬歷那年”主題展就是如此。當時,閔行博物館副館長王路思提出,“只要去北京旅游,必然有一站是十三陵,可以嘗試把十三陵的文物借到閔行來展出”。最終,“萬歷那年”成功出圈。
如今,閔博已經成為許多市民接觸外地博物館展品的窗口,雖然身為區級博物館,與省、市級別博物館相比受場地、展品等限制,但這里“百變”的主題、精心設計的展陳大綱、深度故事的挖掘、風趣幽默的解說,讓小展廳講出了“大故事”。
參觀指南
地址:閔行區新鎮路1538號
時間:周二至周日9:30—16:30(16:00停入,周一閉館)
參觀日期:即日起—10月8日
提示:博物館停車場暫未開放,建議使用閔行文化公園或七寶寶龍城停車場
咨詢:021-64880567
圖文:勞動報
轉錄編輯:李昕玥(實習)
初審:高淑婷
復審:林心怡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