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的天空正在重新劃線,伊朗國防部長冒雨參觀中國052D驅逐艦的鏡頭背后,一場改變地區力量平衡的軍貿大棋悄然啟動。
2025年6月25日,青島上合組織防長會議現場,伊朗國防部長阿齊茲·納西爾扎德的手與中國國防部長緊緊相握。就在?;鸩坏?8小時后,這位伊朗軍方高層專程飛抵中國,開啟了一場被外媒稱為 “戰機外交” 的關鍵訪問。
伊朗空軍計劃采購150架殲-10C戰機并引進生產線的消息迅速引爆全球軍事論壇。俄網友更在社交媒體喊話:“中國倉庫里那24架蘇-35該轉手了!”這場涉及數十億美元的交易,或將徹底打破中東空域的力量平衡。
01 空中危機,伊朗戰機的生死時速
伊朗空軍的困境在6月初的空襲中暴露無遺。當以色列F-35隱身戰機穿透防線時,伊朗的俄制Rezonans-N雷達群全數癱瘓,防空系統反應遲緩,陸軍與空軍各自為戰,攔截效率低下。
這支曾經中東最強的空中力量,如今主力仍是服役超40年的F-4、F-5戰機,以及少數勉強升空的F-14。面對以色列不斷升級的電子戰能力和導彈防御系統,伊朗戰機如同“空中活靶子”。
“如果10年前就采購殲-10,局面不會如此被動。”伊朗前空軍上尉阿塔·巴赫拉米在電視采訪中難掩悔意。2016年,他隨時任空軍司令(現任防長)赴華洽談采購100架殲-10,卻因當局轉向法國陣風戰機而告吹。
02 東西之爭,中俄戰機的博弈場
面對戰機換代,伊朗曾將希望寄托于俄羅斯。2023年簽署的蘇-35采購協議至今卻未交付一架。俄烏沖突吞噬了俄羅斯軍工產能,連自用戰機都供應不足。
殲-10C的競爭優勢在此時凸顯:
實戰驗證:巴基斯坦空軍用殲-10CE多次壓制印度陣風戰機
技術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霹靂-15導彈(射程200公里)組合可對抗F-16I
快速成軍:配套預警機可在72小時內構建防空網
俄媒此時拋出“蘇-35解決方案”:中國2016年引進的24架蘇-35正面臨尷尬處境——比不過殲-16、殲20,維護成本卻居高不下。若轉賣伊朗,既能清庫存換石油,又能繞開美國制裁。
03 暗礁重重,百億交易的三大難關
盡管伊朗將采購量從40架提升至150架,這場交易仍面臨三重障礙:
技術轉讓困局:伊朗要求打包生產線,但其航空工業基礎薄弱。即便是巴基斯坦也只獲得組裝許可,伊朗在航發、航電領域遠未達到承接能力。
支付方式僵持:伊朗提出 “以油換機”,但受制裁的石油產業波動劇烈。150架戰機價值近百億美元,伊朗外匯儲備根本無力承擔。
地緣政治風險:西方國家強烈反對對伊軍售。殲-10C出口可能引發制裁升級,甚至打破中東戰略平衡。
04 破局之道,輕重搭配的實戰方案
面對困局,中伊正探索務實路徑。據外媒披露,雙方可能采取 “三步走”策略:
緊急采購階段(2025下半年)
先行引進40架殲-10C+12套紅旗-9BE防空系統,優先守衛德黑蘭及核設施。
體系整合階段(2026)
建設中伊聯合空情數據中心,用空警-500替換俄制預警機,打通數據鏈。
產能自主階段(2027后)
在設拉子建立大修線,逐步本土化生產15%部件,仿效巴基斯坦模式。
俄制蘇-35的角色也出現轉機。中國庫存的24架蘇-35若轉交伊朗,可立即填補重型戰機缺口,與殲-10C形成 “輕重搭配” 的作戰體系。
以色列軍方近期密集測試新型攔截系統,空軍演訓節奏明顯加快。當伊朗專家在喀什的模擬器上熟悉殲-10C座艙時,特拉維夫的情報中心正全力分析每一條采購信息。
“留給以色列的時間不足18個月。”德黑蘭的軍事分析家在地圖上勾勒出新的防空圈,“一旦紅旗-9BE與殲-10C形成作戰體系,F-35的自由通行證就將到期”。
這場交易已超越單純的軍貿范疇——當中俄戰機在波斯灣上空并肩巡航,中東的天空將不再由一方主宰。而倉庫里那24架蘇-35最好的歸宿,或許是帶著中國航發的升級套件飛向德黑蘭,讓世界看到:二手戰機也能改寫地緣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