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高寒區機械化壟蓋溝植覆膜技術的神秘面紗!
劉學偉
地膜覆蓋播種技術是采用人工或機械方式完成地膜覆蓋栽培工藝的一種技術。按播種方式,地膜覆蓋播種技術可分3種形式,一是播種、鋪膜、放苗形式;二是鋪膜后打孔播種形式;三是鋪膜、打孔、播種同時完成形式。隨著地膜覆蓋機械化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從技術上解決了手工鋪膜無法解決的難題,具有節省勞力、省膜、搶時、保墑等優勢 。本文以玉米為例,詳細介紹了機械覆膜及相關技術。
1 苗床準備
地膜覆蓋與播種技術,對苗床的準備有一定的要求,除一般土壤耕整處理外,先要對土壤進行消毒,以防病蟲害及苗期雜草爭水肥,同時施足底肥以保證生長前期的營養需求,最后再根據作物品種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苗床處理,如耕作深度、平作、畦作、壟作等 [2] 。
1.1 選地
地膜覆蓋栽培的農作物發育早、生長快、產量高,所以需要相應增加水肥,因而最好選用水澆地,其次要選用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塊。由于地膜覆蓋具有抑堿作用,對輕堿地具有增產效果明顯的特點,所以鹽堿地應考慮優先選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玉米地膜覆蓋增產的關鍵是增加作物生長積溫,適宜于高緯度、高海拔、氣候冷涼、無霜期短、產量偏低的地區。由于高寒冷涼地區降水量偏低,因而要著重選擇有灌溉條件的地塊或輕度下濕鹽堿地或墑情較好的肥厚旱地。在降水量較多、海拔較高的垂直多雨帶玉米、小麥間作地區,宜采用“一膜二用”覆蓋法。
1.2 整地
一般覆膜播種前要求土壤整細碎、無圪垃、無雜草,結合整地施入足夠的農家肥和一定比例的氮、磷、鉀肥作底肥并澆地,下濕地最好起壟。春玉米鋪膜,頭年秋季深耕,秋冬灌溉, “三九”鎮壓,翌年早春頂凌耙耱,土地解凍后及時淺耕耙耱平整。
1.3 土壤處理
地膜覆蓋栽培地由于膜內水分充足,溫度適宜,雜草比露地萌發早,生長旺盛,且膜內雜草不易清除,因此最好在鋪膜前用除草劑處理土壤,也可在鋪膜作業中同時進行。
1.4 施足底肥
地膜覆蓋后,由于土壤環境條件的改善,土壤中有機肥和有機質的分解速率比露地加快,這就為作物高產提供了充足的養分。如果不增施底肥,養分得不到補充,土壤有機質不僅不能保持,作物增產也受到影響。因此,玉米田肥力中上等的水地,要施足農家肥。另外,可配合施底肥,將碳銨、過磷酸鈣或磷二銨按科學配方與農家肥一起作為底肥施入,增產效果更佳。
1.5 澆水保墑
在覆蓋條件下,全苗早發的主要矛盾是土壤水分狀況,所以飽澆底水、保好表墑十分重要。澆底水時間冬春皆可,要根據各地條件、特點靈活掌握。玉米,可在春季整地前飽澆一次底墑水。無澆水條件的下濕地和肥厚旱地要注意保好底墑;下濕鹽堿、壚土地應改革舊的先種后滲水習慣,可采用先灌水再整地,趁墑播種的方法,使土壤松軟,通氣良好,地溫提高,利于捉全苗。生產實踐表明,玉米地在播種時,10 cm以內土壤含水率要在15%以上方能保全苗。
2 種子要求
2.1 選好種
地膜覆蓋后,能相對增加積溫10 ℃以上,加快了作物的生育進程,為了充分發揮覆蓋后的增產優勢,一定要選擇后發性強的優良品種,特別是在高緯度冷涼地區、無霜期短的高海拔地區,玉米品種的選擇是增產的一大關鍵。因為地膜覆蓋促使玉米早成熟,可以引進原來在當地自然露地條件下不能栽培的高產品種,如無霜期120 d的地方可選用吉單101;無霜期130 d的地方可選用中單2號、忻黃單58;無霜期140 d以上的地方可以使用大單2號等。
2.2 精選種
去除小、秕、雜的種子,留取純度高、粒度飽滿、發芽率高的種子。為提升玉米種子發芽率,需在播種前攤曬2~3 d。地下蟲害嚴重的地區,播種前采用每50 kg種子用50%的“辛硫磷乳劑”或“甲基對硫磷”100 g,兌水 3~4 L,進行燜種,悶種后可再用“拌種雙”或“粉銹寧”拌種。
2.3 細分種
為了與機械鋪膜、精少量播種技術相配套,需要對種子上色分級處理。玉米鋪膜播種機的配套技術是種子包衣,即將成品種子用殺菌劑、殺蟲劑、刺激劑、化肥(包括微量元素)及填充物等包裹成圓球狀,并在最外層噴涂各種顏色的包被劑以區別各不同品種。種子包衣后要烘干并進行種子發芽率試驗,以驗證種子的性能,確定種子分級情況。
3 選用地膜
目前通用的地膜種類較多,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選用。一是高壓低密度聚乙烯地膜(LDPE),厚度大致在0.014~0.02 mm,透光能力強,增溫效果好,但不能抑制雜草生長。在春寒冷地區和栽培喜溫作物時多采用透明膜。二是低壓高密度聚乙烯地膜(HDPE),又稱微膜、超薄膜,主要材料是低壓高密度聚乙烯樹脂,呈乳白色,厚度是普通膜的1/2,特點是強度高、韌性好,但透明度稍差。三是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地膜(LLDPE),具有較高的拉伸強度和抗穿刺能力,透明度好,耐寒熱,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厚度與微膜低壓高密度聚乙烯地膜(HDPE)相同,使用量僅為普遍膜的50%,成本可降低35%~45%。四是殺草地膜,按100 m 2聚乙稀膜中加8 g撲草凈的比例制成。除草劑在膜面以浮附狀存在,膜厚一般為0.016 mm。把帶有除草劑的膜面蓋在畦面上,從膜面釋放出來的除草劑和附在膜面上的水珠一起滴落到土中,起到除草效果。五是毀壞地膜(又稱光解膜、崩壞膜),這種膜受光照后會逐漸發脆,受大雨等打擊時就會破碎。六是其他地膜,用于不同土地性質、栽培目的和作物種類的地膜,如用于果園的種植的銀色膜;用于白菜種植的黑色膜;用于抑制雜草生長的黑白雙面膜等。
4 作業機具的選擇
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作物品種、農藝特點,選擇適應性強的鋪膜機,最大限度地滿足農藝要求,使農機農藝緊密結合。經過多年應用機械鋪膜技術,我國鋪膜機具型號有眾多種,從用途和結構上大致可分以下幾種。
4.1 簡易型鋪膜機
簡易型鋪膜機,是以人、畜為動力,要求土地必須在已耕耘的土壤或已作好的畦(壟)上進行作業,一般適用于小地塊、梯田或溫室大棚。人力牽引鋪膜效率0.05~0.07 hm 2 /h,畜力牽引鋪膜效率0.08~0.15 hm 2 /h。
4.2 普通鋪膜機
普通鋪膜機以小型拖拉機為動力,工作條件較簡易,適應不同的土壤狀況和天氣環境進行作業。鋪膜效率0.10~0.25 hm 2 /h。
4.3 作畦鋪膜機
作畦鋪膜機,具有作畦、整形工作部件和膜裝置,能在已耕地上進行起土筑高畦、并壓整畦形和畦上鋪、封膜作業,適用于先筑畦并鋪膜后在膜上人工打孔播種移栽的農藝流程,與手扶拖拉機和小四輪拖拉機配套時作業效率0.13~0.23 hm 2 /h。
4.4 旋耕鋪膜機
旋耕鋪膜機是旋耕裝置和鋪膜裝置于一體作業機具,可配備整形、噴藥等裝置。這種作業方式對土壤保墑有良好效果,可與中型拖拉機配套,作業效率0.12~0.20 hm 2 /h。
4.5 播種鋪膜機
播種鋪膜機是播種裝置和鋪膜裝置于一體的作業機具,一般用于已耕好的土壤或平作鋪膜聯合作業中。畜力牽引作業效率0.1~0.25 hm 2 /h,拖拉機配套的作業2~4幅,作業效率0.3~0.7 hm 2 /h。
4.6 鋪膜播種機
鋪膜播種機是鋪膜裝置和打孔播種裝置于一體的作業機具,一般用于已耕好的土地進行平作(或小高畦)鋪膜、膜上打孔定株穴播、起土封穴等作業。一般作業速度為3.5~5 km/h。小四輪拖拉機配套的作業1~2幅,作業效率0.2~0.3 hm 2 /h;大型拖拉機配套的作業3~4幅,作業效率0.5~0.8 hm 2 /h。
5 機具選擇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作物品種經濟水平和經營方式不同,選擇鋪膜機時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區農藝要求的機型,以利于達到最顯著的增產增收效果。以下從幾個不同角度提供選擇鋪膜機的方案。一是根據自然環境和經濟發達水平選擇:經濟欠發達地區,且是小塊地、丘陵溝地,選簡易型、小型;平原、開闊地,經濟發達地區選大中型和聯合作業型。二是根據鋪膜作物品種選擇:依據當地的鋪膜作物品種或用于溫室大棚來選型。如蔬菜溫室大棚或果園種植一般選用小型鋪膜機或普通鋪膜機。三是根據農藝要求選擇:根據農藝上要求的高畦,壟作或平作以及先鋪膜后播種(移栽)或先播種后鋪膜的流程來選型,一般盡量選取通用型,以便一機多用或可分解使用。四是根據機具成熟條件選擇:機具是否經過鑒定,在本地區是否經過“三性”試驗,即從農藝適應性、使用可行性、技術經先進性來選擇。五是根據本地區推廣條件選擇:如屬首次推廣應以簡易、單一鋪膜機為主,逐步引進大型聯合鋪膜機,使推廣人員、機手有一個熟練的過程,對農戶也有一個教育和示范的過程。六是根據生產經營規模和經營性質不同來選擇:生產經營規模較大的專業戶、農場或以服務為主的農機專業戶,按其規模大小、專業戶的經營水平來選擇機型。
6 機具的調試
鋪膜機具特別是播種鋪膜聯合作業機具,在作業前一定要作好相關的調試工作,作好播種機的播量、播深、株行距調整,作好動力機的維護調整如輪距調整等,并作好種子的發芽率試驗、藥物處理等工作。然后按農用機械安全使用標準對鋪膜機進行調試,達到安全作業技術狀態。一是鋪膜機兩開溝器的開溝深度應調整一致,兩開溝器的內側距離應小于所鋪膜的幅寬。二是兩壓膜輪間距應與兩開溝器間距基本相符,一般壓膜輪外緣與地膜邊緣對齊即可。三是兩覆土器的深度、角度,可根據土壤、風力等情況進行調整,砂壤土、風力較大,可調得深些、角度大些,以得到較大的覆土量;風力較小,可減少覆土量,以獲得較大的采光面。四是對裝有擋土板的鋪膜機,在滿足覆土帶要求的情況下,調整其間距,使之能得到較大的采光面,同時要調整擋±板下緣距地膜面間距3 cm左右,以免作業中損壞地膜。五是對帶有播種機、旋耕機、起壟裝置、噴藥裝置等的鋪膜機,均要根據各自的說明書進行調整。完成上述調整后,需在田間進行作業試驗,發現問題,立即解決,在確能滿足農藝要求時,方可正式作業。
7 機械覆蓋地膜與播種作業技術
當完成了上述準備工作后,就可以開始地膜覆蓋與播種作業,為了充分發揮機械作業的優勢,要求操作人員必須掌握機械鋪膜和播種的使用技術,下面著重介紹“播種—鋪膜—放苗”和“鋪膜—播種(打孔)—穴上封土”兩種作業技術。
7.1 “播種—鋪膜—放苗”作業技術
“播種—鋪膜—放苗”作業技術是先施肥、播種而后鋪膜,一般待作物出苗以后,需要人工破膜放苗。播種鋪膜機是在播種施肥機具上掛接鋪膜裝置,這種鋪膜機可用畜力牽引,在播種耬后加設鋪膜裝置;也可用拖拉機牽引,在24行播種機上加設鋪膜裝置,其特點是,拆去鋪膜裝置仍能進行播種作業,可提高機具利用率。無論時畜力牽引還是機引,都有的共同缺點,是放苗工作集中,勞動強度大,容易延誤放苗時間,發生燒苗燙苗現象。
7.2 “鋪膜—播種(打孔)—穴上封土”作業技術
“鋪膜—播種(打孔)—穴上封土”作業技術是先鋪膜,然后在膜上打孔播種,關鍵是在鋪膜機后帶有一個滾筒式鴨嘴點播器,進行膜上打孔、播種作業,然后由覆土滾筒完成壓膜邊和取土封穴作業。鴨嘴點播器既有靠自重力開閉的也有強制開封的,要求在鴨嘴鋪膜入土成穴后使鴨嘴張開、落入定量種子,保證可靠性和精確性,種子在滾筒中由取種裝置取出,并由鴨嘴導播于地里;在滾筒點播器后,又設置了花籃式覆土器。覆土器將土壅入花籃滾筒內,在內壁螺旋條紋和滾筒自身旋轉的共同作用下,將土導入筒內端,然后經開槽孔處漏出,恰封在播種行處,由圓柱滾筒輕輕鎮壓一下,從而達到覆土和鎮壓的目的。
7.3 鋪膜播種作業的質量檢查
鋪膜播種作業的質量檢查為達到95%以上的鋪膜成功率,需要在鋪膜播種作業中,確保播種質量,實現苗齊苗壯。在鋪膜作業時,要注意采光面上不得蓋有散土雜草等以免影響采光,還應檢查以下幾項。一是地膜舒展程度:檢查時測量其皺紋高度,一般≤1 cm。二是地膜的貼附程度(地膜與畦面貼緊程度):鋪膜后形成的地膜棚架面積與整個鋪膜面積之比一般應<3%。三是地膜損壞情況(機械作業引起的地膜損壞程度):一般要求地膜損壞的累積長度與鋪膜總長度之比<1%。四是覆土厚度(覆土帶最高點至被覆地膜最低點的垂直高度):檢查時用手刨開覆土帶,在其橫斷面上測量。覆土厚度一般應在4 cm以上。五是覆土帶空漏程度(地膜兩側覆土長度):檢查時用尺量出空白及不符合覆土帶規格要求的每段長度之和與覆蓋總長度之比應<1%。六是地膜折邊(地膜鋪好后溝內膜邊折疊寬度):檢查時,刨開覆土帶,用直尺量其折疊部分,不得超過3 cm。七是地膜偏斜,地膜中心線與畦(壟)中心線的偏程度:一般≤5 cm。
在機鋪作業中地膜質量要求符合標準,一經發現質次偽劣地膜不得強行作業。為了盡可能提高鋪膜質量和應付“天有不測風云” “外來損害”,應在播種鋪膜作業后,用人工在采光面上每隔 5~8 m壓一鏟橫向土帶,減少地膜受到外來(人、畜等)損害及局部漏風造成的損害(即大風揭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