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香港經濟日報
6月香港保險圈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搶購潮”,很多客戶“打飛的”到香港投保,6月30日深夜,香港保險公司簽單室依然燈火通明。7月1日起,香港分紅險演示利率上限新規實施,港元保單的演示利率上限為6%,非港元保單(包括美元保單)則為6.5%。
最近網上、朋友圈里有誤導聲稱"分紅保單回報率封頂",這犯了一個偷換概念的錯誤,把“演示利率上限”說成“回報率封頂”,讓投資者誤以為要限制香港保單的實際回報。實際上,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演示利率只是銷售時的展示工具,而實際回報取決于保險公司的投資表現。
其實,香港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呂愈國早已在3月底撰文澄清,清晰明了地告訴大家"演示利率上限不影響保單實際回報":
“演示利率上限”只適用于保險公司在銷售分紅保單時向客戶提供的利益演示的內部收益率,保險公司仍可向投保人派發高于上限的紅利,因此措施并不會影響保單的實際回報。
香港保監局推出“演示利率上限”,只是在規范保險公司在銷售時向客戶展示的預期回報率,提前做好預期管理,目的是為了防止過度夸大的銷售承諾誤導消費者,秉持「公平待客」原則,為客戶的最佳利益服務。
7月剛開始,各家香港保險公司已陸續上線新產品,有的提供更高的保證收益、有的提升前40年收益、還有的鏈接到豐富的資源和服務,各顯神通,產品競爭力越來越強,投資者也終將從變革中受益,享受到更加可靠、多元的港險服務。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市場的選擇。
以下香港保監局原文:
引入演示利率上限 提升投保人保障
2025年3月30日
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二月底就分紅保單利益說明文件的演示利率上限發布應用說明(Practice Note),列明港元保單的演示利率上限為6%,非港元保單則為6.5%。措施將于今年7月1日實施。
在措施公布后,我們留意到部分社交平臺的文章內容似乎對該措施有所誤解,例如形容措施“將分紅保單的回報率封頂”,并以投保人應趕搭“尾班車”投保作招徠等。我們希望趁此機會作出澄清。
近年業界在分紅保單演示利率的競爭愈演愈烈,有個別保險公司以很高的預期回報作招徠,未有充分考慮分紅保單當中非保證回報部分的波動性和風險,從而作出過于樂觀的回報預測,導致有可能出現保險公司未能按規定確保投保人有合理機會獲得預期非保證回報的情況。而上述銷售手法亦有可能違反“公平待客”原則,因為一旦非保證回報遠低于演示,將會令客戶出現嚴重的預期落差,尤其是那些非保證成分較高的產品,波動性會更大,風險亦更高。因此,我們相信為分紅保單演示利率設立上限,可以防止市場出現過度進取的投資回報演示和銷售手法,以推動市場的良性競爭。
另外讀者亦應留意,“演示利率上限”只適用于保險公司在銷售分紅保單時向客戶提供的利益演示的內部收益率,保險公司仍可向投保人派發高于上限的紅利,因此措施并不會影響保單的實際回報。本地保險公司多年來開發及經營不同類型的分紅產品,只要維持一貫的產品創新能力、提升資產配置的水平及妥善管理客戶的合理期望,措施不會削弱產品的實際回報及市場競爭能力。
社交平臺上有文章指措施“將保單回報率封頂”,事實上并無此事。“演示利率上限”措施只適用于今年7月1日后保險公司銷售新保單時向客戶提供的利益說明文件,并不會影響日后保單的實際回報。當然,分紅保單的非保證回報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例如保險公司的投資策略和表現、賠償經驗和營運開支等,因此我們提醒投保人,在投保前必須注意分紅保單非保證回報的風險提示。
業界至今對措施反應正面,正積極準備以配合新要求,包括調整系統及為中介提供培訓等,而保監局亦正與業界就其他與分紅保單有關的監管措施進行磋商。
除對業界的監管外,公眾教育亦非常重要。我們鼓勵公眾瀏覽保監局就分紅保單和分紅實現率設立的專題網頁,在投保前作出知情決定。
分紅保單是十分受歡迎的產品,而加強監管旨在提升對投保人的保障及確保市場健康發展。保監局會繼續與業界密切溝通,就措施的施行細節聽取意見。
保險業監管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
呂愈國
2025年3月3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