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打到現在已經三個月零四天,眼瞅著7月9日90天暫停期就要到期,誰輸誰贏馬上見分曉。可就在這節骨眼上,特朗普突然發現自己被盟友集體"背刺"了——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齊刷刷亮明態度,沒一個順著美國的毛摸。這種四面楚歌的局面,直接把特朗普逼得連退兩步,白宮的緊急剎車聲連太平洋對岸都聽得清清楚楚。
先說日本這頭。特朗普以為用35%關稅威脅就能讓東京服軟,結果踢到了鐵板。日本首相石破茂7月2日直接嗆聲:"與其揮舞關稅大棒,不如靠公平貿易吃飯!"這話懟得漂亮,要知道日本可是美國最大海外投資國,光汽車產業就給美國創造了80萬個就業崗位。更絕的是,日本在半導體材料供應上捏住了美國的七寸——全球90%的光刻膠產能在日本,真要撕破臉,美國芯片廠都得停工。這波硬剛讓特朗普啞巴吃黃連,只能眼睜睜看著美日第六輪談判又談崩。
韓國這邊更狠。新總統李在明上任剛滿月,就公開放話"要盡快改善中韓關系"。這可不是客套話,尹錫悅時代的"價值觀外交"已經把韓國經濟坑慘了——半導體出口暴跌23%,對華貿易逆差創歷史新高。李在明心里門兒清:韓國40%的出口依賴中國市場,跟著美國瞎摻和關稅戰就是自殺。更打臉的是,韓國官員直接挑明"美韓關稅協議必須維護本國利益",言外之意就是"美國的要求靠邊站"。這種180度大轉彎,讓白宮的亞太戰略徹底破功。
印度的操作堪稱教科書級騎墻。莫迪一邊對美國笑臉相迎,一邊偷偷給中國遞橄欖枝。美國副總統萬斯前腳剛走,印度就宣布對中國鋼鐵加征12%關稅,轉頭又買走中國不要的波音客機,擺明了是向特朗普交"投名狀"。可到了7月,印度外長蘇杰生突然變臉:"中國是重要貿易伙伴,我們要保持穩定關系。"這種反復橫跳的背后,是印度對中國市場的深度依賴——2024年中印貿易額突破2300億美元,印度60%的藥品原料都來自中國。莫迪心里明白,真要得罪中國,印度藥企得集體停產。
至于俄羅斯,根本沒把美國的威脅當回事。普京早就看透了特朗普的把戲,不管美國怎么拉攏,俄羅斯始終堅持"能源盧布結算",70%的石油出口都用人民幣交易。更讓美國抓狂的是,中俄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直接繞過美元,每年4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全用人民幣計價。這種釜底抽薪的操作,讓美國的制裁大棒成了擺設。
面對這四個盟友的集體反水,特朗普終于慌了神。7月2日,白宮連發兩道緊急命令:先是解除對華芯片設計軟件禁令,西門子、新思科技等企業連夜恢復中國用戶權限;接著取消乙烷出口限制,8艘滯留的美國貨輪立刻開向中國港口。這兩步退讓看似突然,實則早有預謀——美國軍工企業稀土儲備已經見底,F-35生產線因為缺釹磁鐵被迫減產40%。特朗普心里清楚,再不對中國示好,美國軍工復合體就要造反了。
但特朗普的算盤打得再精,也逃不過現實的耳光。日本拋售美債的動作已經持續三個月,韓國半導體企業正在加速向中國轉移產能,印度更是一邊享受美國技術甜頭,一邊跟中國談自貿區。這些國家用實際行動證明:在國家利益面前,所謂的"盟友"都是浮云。更諷刺的是,美國議員提議的"對俄油買家加征500%關稅"還沒落地,歐洲就通過印度轉口了31%的俄油柴油。這種雙重標準,徹底暴露了美國霸權的虛偽。
現在離7月9日只剩五天,特朗普手里的牌已經不多了。他要么取消"對等關稅",承認貿易戰失敗;要么再延長談判期,繼續丟人現眼。但不管怎么選,全世界都看明白了:美國的單邊主義時代已經過去,靠關稅大棒嚇唬人那一套,在21世紀行不通了。接下來就看特朗普還能耍什么花招,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手里的稀土牌,隨時能讓他再退兩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