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6月29日報道,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稱,美國參議院將于7月開始審議對俄新制裁法案,其中涉及對中印加稅500%。消息一出,瞬間在國際社會掀起波瀾。
提出這一法案的格雷厄姆可不是“無名之輩”,他以反俄言論廣為人知,還被俄羅斯列入恐怖分子與極端分子名單。早在今年4月,他就宣布了該法案,建議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天然氣、石油產品及鈾的國家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征收高達500%的關稅。如今他宣稱,法案已有82 - 84名參議員共同支持,具備強大立法基礎,并且特朗普已同意推進,預計7月7日將在參議院審議。
這一法案針對的主要目標,就是在俄羅斯能源進口上占據重要地位的中國和印度。
格雷厄姆(資料圖)
先看中國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情況。2025年5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數量頗為可觀,日均達196萬桶,在當月中國原油進口總量中,占比約17%。從全年平均數據來看,俄羅斯原油在中國進口總量中的占比維持在12%左右。中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大多通過管道和遠東港口交付,這種運輸方式成本較低,也保障了能源運輸的穩定性。中俄能源合作由來已久且非常穩定,雙方基于市場原則和主權平等開展合作,完全合法正當。
再看印度。印度在能源進口方面對俄羅斯原油的依賴程度不容小覷。據船運追蹤機構Kpler數據,印度每天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約210萬桶,在其全國原油進口總量中,占比接近四成,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印度原本主要從中東進口原油,但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后,由于西方制裁致使俄羅斯石油價格大幅低于國際基準油價,印度瞅準機會,大幅增加了俄羅斯原油的進口份額。
面對美國的這項威脅法案,中印兩國反應截然不同。
印度外長蘇杰生當地時間7月2日在美國華盛頓表態,稱印度密切關注美國國會涉及該法案的動態,已向格雷厄姆闡明印度在能源和安全領域的關切與利益,還表示“船到橋頭自然直”。從這番表態能看出,印度的態度盡顯軟弱。它一方面主動上門向美國議員解釋自身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幻想美國能理解并對其網開一面;另一方面,在問題尚未解決時,寄希望于法案不會落實,或者覺得憑借與美國的關系,不會被像對待中國那樣嚴厲制裁。說到底,就是心存僥幸,想通過妥協求饒避免被制裁。
莫迪和印防長(資料圖)
反觀中國,在對待此類問題上,態度一直堅定且明確。中國多次公開強調,與俄羅斯的正常能源合作,是基于市場原則和主權平等做出的選擇,合理合法,不容外部干涉。對于美國長期奉行的長臂管轄和非法單邊制裁,中方堅決反對。中國表明,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絕不接受第三方的干涉或勒索。無論是反對脫鉤斷鏈,還是抵制關稅訛詐,在與他國正常交往和貿易中,中國從未退縮。這意味著,不管美國這項法案最終是否通過,是否由特朗普執行,中國在戰略層面早已做好應對準備,絕不會拿國家利益去換取所謂的“豁免”。
美國推出這項法案,其真實目的真的是制裁嗎?其實不然。若中印這兩個俄羅斯能源的大買家,因高額關稅被迫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全球能源市場必然陷入混亂,美國自身也難以獨善其身,將成為主要受害者之一。所以,格雷厄姆推動該法案,實則是想制造一個談判籌碼。他自己也承認,法案是為給特朗普提供一個尚未擁有的工具,因為法案通過后是否生效,全由特朗普決定,特朗普可動用否決權實現豁免。說白了,就是用高額關稅作威脅,試圖達到其他目的。
特朗普(資料圖)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美國這種行徑并不意外。近年來,美國常以各種理由揮舞關稅大棒,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脅迫。但中國早已識破其套路,在過往的經貿摩擦中,中國憑借自身強大的經濟韌性和堅定的立場,讓美國見識到中國不會輕易屈服。而印度此次的軟弱態度,或許會讓其在后續與美國的博弈中陷入被動局面。若印度一味妥協,不僅可能無法避免被制裁,還可能在其他方面喪失更多國家利益。
未來,隨著7月7日美國參議院對該法案審議日期的臨近,國際社會都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中國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應對美國的任何不合理制裁;而印度能否改變策略,堅定維護自身利益,還是繼續在妥協求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值得進一步觀察。這場圍繞能源與關稅的國際博弈,最終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