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一席話,讓北京清華大學的世界和平論壇現場一度陷入短暫的寂靜。這位年近八旬的老政治家,面對臺下中外學者、政要、媒體,把話挑明了:在當前這場由美國挑起的關稅風暴中,中國不該獨自承壓,而應迅速與日本和韓國聯手,共同應對來自美國的全面打壓。
鳩山的這番表態,并非空穴來風,背后是日本政壇對美政策的重大反思,也是日韓兩國在美方壓力下的真實寫照。
就在鳩山發言前不久,日本首相石破茂已經公開回應特朗普,表示日本無意接受美方提出的汽車關稅和農業讓步條件,強調日本是美國最大海外投資國,為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面對特朗普威脅將日本商品稅率直接提高至35%,石破茂并未低頭,而是強硬表態,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
而在韓國,李在明總統也坦言,與美國的談判“非常困難”,韓美雙方連“彼此想要什么”都不清楚。他明確表示,韓國將以國家利益為中心,推動務實共贏的結果。這種直白的表達方式,預示著韓國對美立場正在經歷明顯轉變。
而這一切的導火索,正是特朗普在4月2日拋出的“對等關稅計劃”。
這項政策宣布后,美國設定了90天的關稅談判緩沖期,要求170多個國家在7月9日前與美達成協議,否則將面臨20%-70%不等的高額進口稅。盡管初衷是為了縮小貿易逆差,但特朗普很快發現,真正愿意配合的國家寥寥。
截至7月初,僅英國和越南與美方簽署了協議,其余國家不是談判失敗,就是選擇公開反對。歐盟更是直接啟動反制預案,威脅對美國210億美元商品加征50%關稅。印度則向WTO通報計劃采取報復性措施,拒絕美方在農業和乳制品方面的苛刻要求。
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沒有急于簽署協議,而是選擇以談判為主、反制為輔的策略,贏得了主動。在中美達成臨時協議后,美方不僅取消了對中方乙烷出口的限制,還放寬了EDA軟件的出口審批,中美在技術領域實現了階段性緩和。
與此同時,中國也沒有放松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防線。6月30日,商務部發布公告,對歐盟、英國、韓國、印尼等國部分鋼鐵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五年。其中對韓國部分企業的稅率高達103.1%,明確釋放出中方在維護自身利益上的堅決態度。
相比之下,日韓的處境則顯得格外被動。日本至今未與美國達成協議,不僅面臨汽車加稅,還被要求開放農業市場。而這一點,在日本國內引發了巨大反彈。自民黨長期依賴農業選票,若對美妥協,很可能引發政權危機。這也是石破茂在談判中寸步不讓的根本原因。
韓國的情況也不樂觀。芯片、汽車等出口大項一旦遭到美方重稅,意味著整個韓國經濟鏈條將遭受重創。三星、LG等大企業對中國市場依賴深厚,一旦被迫“對華切割”,結果將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鳩山由紀夫的話才格外有分量。他不僅指出美國輝煌不再,特朗普政策將長期影響世界,更明確建議中國應聯合日韓,共同構建“東亞經濟聯合體”。
他的理由很直白——美國變了,日本也必須變。在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政策驅動下,美國不再信守盟友承諾,而是將盟友視為“提款機”。從要求日韓增加駐軍費用,到對其商品加征重稅,種種行為讓日韓政界逐漸清醒。
鳩山建議日本采取“去風險”策略,而非“脫鉤”,逐步減少對美市場的依賴。他更提出,日本應加入“一帶一路”、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東南亞與中國企業建立合資企業,以拓展全球市場,尋找中國之外的新增長點。這番表態在日本政壇雖屬少數派,但已形成呼應之勢。
與此同時,中國對日本的“示好”也在同步進行。7月初,中國海關總署宣布部分解禁日本水產品進口,作為對日釋放積極信號。日本政界和漁業界對此普遍視為經濟緩沖的重要窗口,認為這是中國給予日本在對美談判中的一張底牌。
而在更宏觀的層面,鳩山提出的“中日韓三國協作”并非空想。在新能源、半導體、制造業等領域,三國的產業鏈高度互補。
中國掌控鋰電池、稀土資源,日本擁有關鍵材料與制造技術,韓國則在芯片與電池材料占據全球主導地位。一旦形成聯動,足以在全球供應鏈博弈中掌握輿論與資源話語權。
這一點,美國并非未曾察覺。特朗普在面對記者質問時,親口承認“170個國家沒法一個個談下去”,最終決定以每天10封信的方式,向全球分批發出加稅通知。而這背后的邏輯,是美國再也難以掌控全球貿易秩序,只能靠“信函施壓”來制造被動選擇。
7月4日,特朗普正式啟動“信函關稅行動”,第一批10-12個國家被通知將從8月1日起被征收新稅率。歐盟將被課以20%,印度26%,日本24%-35%,泰國36%,馬達加斯加47%,萊索托高達50%。中方則繼續保持緩沖期狀態,未被納入此輪加稅清單。
這一局勢變化,也讓日韓政界更加意識到“抱美大腿”的局限性。日本媒體開始呼吁政府重新評估與中方的關系,韓國也在輿論層面出現更多對中合作的聲音。
中方則始終保持理性。商務部在多次回應中都強調,中方不反對任何國家與美方談判,但堅決反對以犧牲中方利益作為交換條件。一旦有國家“滑跪”美國,試圖通過聯合制華換取豁免,中國將毫不猶豫采取反制措施。
7月9日,90天緩沖期正式結束。全球貿易進入新一輪分化周期。美國對大多數國家加稅已成定局,中國、英國、越南暫時“幸免”,日韓仍在博弈邊緣,歐盟則準備全面反制。
而這場博弈的背后,不再是簡單的關稅問題,而是全球秩序的再平衡。
鳩山由紀夫的一番話,點醒了沉睡中的東亞,也提醒世界:在面對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時,唯有聯合,才能破局。
如果東亞真的能從“對抗”走向“共贏”,那么鳩山的這一句“中日韓該聯手了”,將不僅僅是一句感嘆,更是一段歷史的序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