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消息,一家企業是這樣回復投資者關心的問題的:為何企業要大量使用外包人員?
“勞務外包用工是企業靈活用工的重要途徑,也是超市用工的有效補充,可以根據企業經營需要靈活調整?!?/p>
一家權威平臺發布的不那么靠譜的就業數據稱,我國有2億多人屬于靈活就業人員,我們可以將其簡單地理解為勞務外包。
打工人應該非常清楚:勞務外包簽訂的合同叫勞務合同,與一般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的待遇差異卻是非常大的。
在我們身邊,經??梢钥吹胶芏啻┲鴰в惺澜?00強logo衣服的人,不過大多時候你不用驚訝,他們一般都是勞務外包。按照企業對勞務外包的理解,這部分人并不屬于前述世界500強的員工。
在以人為本的發展模式下,這是一件聽起來很荒唐的事:一位替企業當牛做馬、穿著企業工服的勞動者,居然在法律上與企業沒有任何關系。
在這片偉大的土地上,到底有多少勞動者,像前面所說的一樣,除了前述的2億靈活就業人員外,我們似乎找不到其他可用的數據。
結合在法律上與企業沒有任何關系這個現狀,我們可以從城鎮在職職工參加養老保險和城鎮就業人數的比重中,找到一組可用的數據。
歷年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收錄了當年城鎮參保的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數據。再結合統計部門的城鎮就業人口,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沒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了,雖然其中一部分人是自費繳納的養老保險。
下圖展示了1989年以來的,城鎮就業人口中,參加了職工養老保險和未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比重。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千萬別被職工兩個字迷糊了,職工包括所有就業人口,既有機關事業單位就業人員,也有企業就業人員。
其余沒有就業的人口,一般參加的叫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所以,目前的宏觀指標中,養老保險分城鄉居民和職人養老保險兩種。
1990年,全國城鎮就業人口中,僅有30%的人參加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2024年,這一比例來到了81.8%。
也就是說,城鎮就業人口中,還有18.2%的人,沒參加城鎮職工保險。
按統計公報的數據,2024年末,全國共有城鎮就業人口4.73億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數量為3.87億人,也就是說還有0.86億勞動者,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這部分人,可能是就業單位沒有為其繳納,也可能已經繳納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或者屬于前述的勞務外包,沒有人為其繳納養老保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