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為了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可以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章內容均有可靠的信息來源,相關信源加在文章結尾
就在2025年7月2日《今日印度》的報道顯示,印度國防部門要采取一項全面的軍事物資采購審查,簡單來說,就是印度他們想看看自己所用的武器有沒有中國產的。
但有些令人搞笑的是,當印度打開所有軍備物資的貨箱進行排查時,卻發現,所有的貨物竟然幾乎全是中國貨....
并且,就算印度軍方查的再嚴,印度的商人總會想到千奇百怪的方法搞到中國貨。
那么,這般尷尬的情況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最開始其實印度查的并不是太嚴,只是印度軍方為了所謂的“武裝自主性”,開始關注印度本國的中國軍事設備進口情況罷了。
但漸漸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印度官方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從最開始只是簡單檢查中國軍事設備的進口情況,變成了檢查所有貨物中的中國元素,也就是原料,零件等只要是中國產的都不行。
至于為何會有如此大的態度轉變,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經過排查,印度驚訝的發現了他們軍事設備竟根本離不開“中國制造”!.而最鮮明的例子便有兩個。
第一個便是無人機,在俄烏戰場上就充分向世界諸國展現了無人機的重要作用,只要簡單給無人機安上炸彈,完全可用低價的無人機去“換”敵方的重要陣地。
印度也因此對無人機十分的關注,但印度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他們沒有造無人機的技術......
其實主要是沒有量產的技術,而這也不單單只是印度不行,放在整個全球,除了大國以外,基本上沒幾個小國能實現無人機量產。
而像美國、俄羅斯這樣的大國,雖然他們也能相對造出一些規模不小的無人機群,但他們的主要方向便是軍用的,所以價錢方面就十分高昂。
不像中國的民用無人機,廉價還實用,并且能量產。
軍事方面對于無人機其實也沒太大的要求,能偵察、能炸就行,相當于就是裝個攝像頭以及炸彈的事。而面對印度政府提出的高額無人機儲備需求,印度的軍工企業或許思來想去。
與其花高價造個不實用且不能量產的“國產無人機”,倒不如低價大量收購中國的無人機,畢竟改裝方面他們十分在行呀。
而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等到印度軍方排查這些軍用無人機時,若是去除無人機的所有中國零件,估計就只剩下個孤零零的螺旋槳了......
與無人機情況相似的,還有中國稀土。畢竟哪怕印度當真可以不再采購中國無人機,但只要想研發高端科技,或者說想進口先進軍事設備。
這些設備中,稀土這一關鍵材料是根本不能忽略,而中國更是稀土的產量出口大國。就連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常年與中國打貿易戰進行對峙。
但每當到了稀土方面,美國卻沒辦法完完全全的拒絕中國稀土的進口。連美國都不敢如此,怕自己扛不住壓力,印度又有怎樣的底氣完全拒絕中國稀土的進口,想想都不可能。
但印度軍方拒絕“中國制造”的態度似乎十分堅定,沒多久就宣揚要整什么稀土增產計劃。
這個計劃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增加印度本土的稀土產量,從而打壓中國稀土的進口量,而印度敢如此想的原因,也正是因為他們是全球第三大稀土儲量國。
但他們沒有想過的是,就算家里有礦,開采的稀土也可以跳過中國,從別國進口。但開采出來的都是礦物雜質,而印度卻偏偏沒有提取稀土的技術。
目前全球各國的稀土提取技術,中國就處于領先的地位,所以我國所具有壟斷性地位的不僅僅是國際稀土市場,連稀土提取技術方面也是同樣,提取純度更是能達90%。
那印度方面呢?技術斷層的他們,仍用的是20世紀80年代的酸浸工藝,稀土的提純率更是不足40%,提取成本就是中國的三倍之多。
而在印度排查之前,一直以來印度也一直在將90%的稀土運往中國進行提煉,在2024年時,中國只是暫停了永磁體對印的出口,便直接對印度的汽車企業造成了將近20億美元的損失。
就算印度政府以及軍方當真能狠下這個心,拒絕印度所產的稀土對中國進口與出口,選擇其他國家來代替中國提純的位置。
但這種明顯虧本沒什么利益的買賣,盡管印度政府與軍方可能會同意,印度的諸多企業商家也根本不會同意。
所以,印度完全拒絕“中國制造”是不可能的,不過,也有人會對最壞的情況好奇,若是印度當真完全做到拒絕“中國制造”,能發展起來嗎?
答案是非常難,先不說“中國制造”早已占據了廣袤的國際市場,印度所有的進口貨物很難篩找出沒有不帶中國標簽的。
單單是科學技術創新方面,就不是印度一時半會可以學會,并充分掌握提高的。
而且印度還真嘗試過,早在2025年前夕,印度對于中國空調零件的進口就多有限制,但印度的炎熱天氣實在又不能缺空調。
于是印度總統莫迪便在限制我國空調零件進口的基礎上,下放了623億的印度空調企業補貼,希望印度可以生產出自己的空調。
但很遺憾的是,三年過去了,印度不僅用的空調零件還是“中國制造”,就連補貼的錢也全被印度空調的企業老板“送去”給中國了。
所以,印度軍方在全面限制中國產品這件事上,完全是在自欺欺人,他們的“尷尬”事跡對我們來說不僅是好笑,也是對“中國制造”的驕傲。
在“中國制造”全球范圍的不斷普及之下,也標示著中國產品質量正在不斷提高,也越發得到外國用戶的認可,相信我國的產品在未來會越加優異,拿下國際市場上更加響亮的口碑。
信源:中國日報網 印度要在全球產業鏈里“平替”中國?印專家:幾乎不可能
信源:人民資訊 “中國是頭號敵人”?萬字報告披露印度挑釁的真實意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