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起云涌的國際經貿舞臺上,一樁看似“利好”的消息悄然登場——美國政府宣布取消對中國多項出口限制,涉及芯片設計軟件EDA、乙烷、飛機發動機等關鍵領域。
不少西方媒體歡呼這是中美貿易緊張關系的“破冰之舉”,更有人將此舉解讀成美國對中國的所謂“善意回應”或“戰略讓步”。但事實遠非如此簡單。
這一系列舉措的背后,是中國在長期博弈中展現出的堅韌與原則,是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爭取來的階段性成果。
這既不是美國的“施舍”,更不是“妥協”或“恩賜”。這是中國在維護自身正當權益中堅決斗爭、寸步不讓的結果,是國際政治現實中力量與智慧的體現。
時間回到2025年5月。彼時,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悍然收緊對華技術出口管制,多個領域遭遇封鎖。
EDA軟件出口被叫停,一夜之間,國內芯片設計企業陷入“無工具可用”的窘境,研發工作幾近中斷;乙烷出口限制生效,中國化工產業鏈受到嚴重沖擊;
C919大飛機發動機出口遭暫停,直接拖慢中國航空工業的自主化進程。這一波“卡脖子”操作,幾乎覆蓋了中國制造業的敏感神經。與此同時,中國并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打壓所擊垮。
國內企業加緊自主研發,華大九天、概倫電子等國產EDA企業迅速展開技術突圍,部分技術短板通過算法補償得以緩解。
乙烷領域也在積極開拓新供應國,調整進口結構。航空發動機方面,中國加快自主配套發動機的研發力度,誓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正當外界揣測中美關系是否再次墜入冰點之際,2025年6月的一場倫敦會談悄悄改變了局勢的走向。
中美雙方在倫敦達成所謂“倫敦框架”,中國承諾加快對美稀土出口審批,而美方則表示將分階段取消對華技術出口限制。
這一“稀土換技術”的戰略布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在博弈中的主動權和技巧。稀土,是中國手中真實而有力的王牌。
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源自中國,美國的軍工、能源、新材料等高端產業對其依賴極高。以F-35戰斗機為例,一架就需消耗高達410公斤稀土元素。
2025年5月,中國加強對稀土出口的審批管理,直接影響了西方多個核心產業的供應鏈穩定。美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才不得不在技術封鎖上做出調整。
7月2日至3日,美方開始陸續宣布放寬出口限制。EDA軟件首當其沖,新思科技、楷登電子、西門子EDA三大巨頭恢復了對華產品與服務的正常供應。
這三家公司在全球市場占據了逾八成份額,在中國市場的占比更是超過70%。禁令解除后,美股相關企業股價單日上漲超過6%,資本市場對中美技術合作的回暖反應迅速且積極。
乙烷方面,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與Energy Transfer兩家美國能源巨頭的出口限制被撤銷。
此舉一出,原本滯留在墨西哥灣的8艘乙烷運輸船迅速啟程駛往中國港口,供應鏈恢復如常。要知道,中國是美國乙烷出口的最大買家之一。
這一禁令一度令美國頁巖氣企業庫存積壓、價格暴跌、損失慘重。航空發動機領域雖未完全解禁,但美方已釋放“暫停限制”的明確信號。
通用電氣航空公司已獲準恢復向中國商飛出口噴氣發動機,C919項目所需動力系統的瓶頸正在逐步破解。
這不僅關系到中國大飛機的產業戰略,更事關國家航空自主能力的全面突破。7月4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正式回應美方調整出口政策。
發言人表示,中美已確認落實兩國元首6月通話共識及日內瓦、倫敦經貿會談成果,雙方團隊正加緊推進細節落實工作。
更為重要的是,中方明確表示:對話合作才是正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這番言辭鏗鏘有力,展現出中國始終如一、堅定不移的立場。
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任何脫離現實、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的技術封鎖、單邊制裁,終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正是中國堅持原則、堅決斗爭的態度與行動,才讓美方正視現實、做出調整。事實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反復早已不是新聞。
從2024年開始,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頻頻“開倒車”,朝令夕改。此前對TikTok的打壓,三度延長“禁用法案”截止期限;近期又暫停了對中國核電站出口設備的許可。
這一系列舉動充分暴露了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與高度搖擺性。王帆院長曾指出,所謂“讓步”根本站不住腳——因為美方此前的限制本就是不合理的。
如今取消限制,不過是回歸到互利共贏的正常軌道,并不值得夸耀,更不應被視為外交勝利,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早已承認。
這種“先加碼、再松綁”的策略本質是一種極限施壓,是為了談判籌碼而虛張聲勢。全球經濟面臨通脹壓力、債務危機頻發的當下。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任何形式的對抗都將引發連鎖反應。數據顯示,即便在2024年貿易摩擦最激烈之時,中美雙邊貿易額仍逆勢增長9.2%,這說明市場邏輯比政治意志更具韌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企業界的壓力也是促成政策轉向的重要推手。以新思科技為例,中國市場占其總營收的16%,禁令一出,該公司財務指引暫停,股價兩日暴跌11%。
在失去市場與維護技術封鎖之間,美國政商界不得不做出選擇。這不是中國第一次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也絕不會是最后一次。
中國始終堅持“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的戰略定力,在斗爭中爭取空間,在合作中謀求共贏。妥協退讓換不來尊重,唯有斗爭才能贏得對手的敬畏與理性。
放眼未來,中美經貿關系仍將歷經波折。盡管當前解禁措施釋放了積極信號,但美議員已放話要求審查技術讓步,政策反復風險猶存。
中國方面則已明確表示,將堅持“自主+開放”的雙軌策略,在關鍵技術領域加快國產替代步伐。無論是EDA軟件、乙烷還是航空發動機,中國都將繼續推進技術自主、產業升級。
這場沒有硝煙的技術戰,將是持久戰,更是實力戰。只有將技術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國際舞臺上立于不敗之地。
中美關系的未來如何發展,取決于雙方是否遵守承諾、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中國對合作始終持開放態度,但合作必須建立在對等、尊重和互利的基礎之上。
任何違背共識、背信棄義的行為,中國都將堅決回擊,寸土不讓。正如專家所言,中美經貿博弈已進入“邊打邊談”的新階段。此次解禁,既是階段性勝利,也是一場長期斗爭中的一環。
它既不是美國的恩賜,也不是妥協讓步,而是中國憑借堅強意志與戰略智慧斗爭得來的。在這場復雜而深遠的博弈中,中國不僅守住了底線,更贏得了尊重。
未來的路依然漫長,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念、穩扎穩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必將越走越寬、越走越穩。
信息來源:
[1]美方取消多項對華禁令,王帆: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觀察者網
[2]外媒:美解除對華出口C919發動機禁令 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