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5日訊“淘淘”20 歲啦!7月5日,世界第一頭人工環境下出生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從“淘淘”出生到家族發展至5頭,在一代代科研人員努力下,長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種,為這一瀕危物種的未來帶來希望。
2005年7月5日23時56分,這是一個載入長江江豚保護史冊的日子。“淘淘”在中國科學院水生所武漢白鱀豚館出生,成為世界上第一頭在人工環境中成功繁育并存活的長江江豚。
剛出生6天的江豚“淘淘”和媽媽溫馨相伴。記者高寶燕 攝于2005年7月11日
“淘淘”活潑好動,喜歡四處探索,是個小淘氣。不過,它也曾遭遇“豚生”困境——進入繁殖期10年仍無后代。江豚5歲就已“成人”,可已超齡的淘淘還沒有“女朋友”。科研人員發現,“淘淘”在館里江豚種群中社會地位不高,不利于爭奪交配權,于是為“淘淘”精心安排“戀愛單間”,同時引入長江江豚調整豚館種群結構等等。2020年喜訊傳來:幼豚“漢寶”出生,打破館養江豚難繁育的困境。
如今邁入相當于人類“ 古稀之年”的“淘淘”,已從昔日“小淘氣”成長為家族“大家長”,膝下擁有三頭健康活潑的豚寶,家族興旺。據了解,江豚平均壽命在20到25歲,目前有記錄最長壽命的江豚為40歲。
4日,當飼養員王超群發出“準備”手勢時,“淘淘”默契地靠近池邊,穩穩豎起尾鰭配合采血。針尖刺入瞬間,它輕微收緊肌肉,身體保持穩定。
“它是唯一能在水面完成尾鰭采血的寶貝,并配合完成超聲采樣,其理解指令的能力令人驚嘆。”與“淘淘”相伴15年的王超群感慨不已。
它從完成呼吸罩內超10分鐘基礎代謝測試,到耐受電生理實驗,配合默契。這些實驗數據,后來成為野外長江江豚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
出生14天的江豚“淘淘”和媽媽溫馨相伴。 記者高寶燕 攝于2005年7月19日
中國科學院水生所研究員王丁稱,“淘淘”的生命傳奇,是長江瀕危物種保護成功的生動縮影。其20年成長史為科研積累了寶貴經驗,助力科學家深入掌握江豚生物學特性,極大推動了自然種群保護。目前,武漢金口、天興洲、雙柳水域已逐步形成三個較穩定江豚種群,“江豚回歸武漢”從愿景走向現實。
今年6月,柬埔寨、老撾等五國代表專程來漢考察,將中國江豚保護智慧帶回東南亞。 更矚目的是,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近日發布了“國際小型鯨類保護研究計劃”,深度參與全球淡水豚保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評價:“中國長江江豚保護實踐,為全球小型鯨類保護點亮了黎明的曙光。”
(長江江豚工作室出品 長江日報記者高寶燕 實習生劉冰玟 海報設計:張露蘋)
(來源:長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