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夏夏
來源 |華夏能源網
兩大鋰電材料巨頭的“互訴”大戰開啟。
華夏能源網&華夏儲能(公眾號hxcn3060)獲悉,7月3日晚,永太科技(SZ:002326)公告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永太高新”),就天賜材料(SZ:002709)侵害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名譽權的行為分別提起民事訴訟。永太科技、永太高新請求法院判令天賜材料停止侵害公司商譽,并分別索賠5751.93萬元、1元。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就在此前一天,天賜材料剛剛發布公告,稱已起訴永太科技。
7月2日晚間,天賜材料宣布,其子公司九江天賜就商業秘密侵權糾紛案件向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起訴永太科技、永太高新等,被告包括企業和自然人合計12人。九江天賜合計提出了7條訴訟請求,其中包括判令12名被告共同賠償原告的經濟損失8.87億元并公開道歉等。
兩大電解液巨頭的“恩怨”最初緣自九江天賜一名叫李勝的員工。
李勝在2017年8月23日進入九江天賜工作,2021年5月20日離職,期間先后擔任電池生產部工藝技術總監、生產運營總監、制造部總監、工廠廠長、電解質工廠總監、總工程師等職務。
天賜材料認為,從九江天賜離職后,李勝違反保密義務,與鄭飛龍、永太科技、何人寶達成合作協議,將其非法獲取的九江天賜液體六氟磷酸鋰工藝技術資料,運用于永太高新年產13.4萬噸液體鋰鹽產業化項目中。
2025年2月,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人民法院對李勝和鄭飛龍作出一審刑事判決:李勝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四個月,罰金450萬元;鄭飛龍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四個月,罰金150萬元。此外,依法沒收二人違法所得,并禁止李勝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三年內從事主要工作內容涉及案涉化工產品生產的相關工作。
基于此,天賜材料認為除李勝、鄭飛龍外,永太科技、永太高新等也具有明顯的侵權故意,應就其共同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而才有了7月2日天賜材料公告的訴訟。
不過,永太科技認為,天賜材料起訴永太科技及公司的目的是為了搶占市場,因而奮起反擊。
永太科技在公告中稱,天賜材料“在無明確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兩年間多次向公眾散布公司侵犯其商業秘密的誤導性信息”。永太科技明確表示:“該案(李勝、鄭飛龍案)二審中尚有大量事實需要進一步查明,一審判決至今尚未生效。”
公開資料顯示,天賜材料成立于2000年,早期以日化材料(如表面活性劑)為主業。2010年,天賜材料進入鋰離子電池材料領域。憑借“電解液+六氟磷酸鋰”的垂直一體化布局,逐步成長為全球電解液龍頭。截至2025年,其電解液全球市占率超40%,連續多年位居行業第一。
而永太科技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以含氟技術為核心的全球領先氟精細化學品制造商,業務涵蓋醫藥、農藥、新能源材料及電子化學品等領域。
從財報來看,永太科技已連續兩年虧損,2023年和2024年分別虧損6.2億元、4.78億元。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1057.75萬元,但同比驟降45.77%。而天賜材料業績也是出現下滑,2024年營收125.18億元、凈利潤4.84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8.74%、74.4%。
這場訴訟戰究竟誰會勝出,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技術創新必須得到充分的尊重與認可。
截至7月4日收盤,天賜材料股價報18.6元/股,跌1.85%,總市值356億元;永太科技股價報12.3元/股,漲1.15%,總市值114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