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曾經雄心勃勃、欲挑戰UFC地位的亞洲格斗品牌——ONE冠軍賽,正在經歷它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2023年,ONE冠軍賽創下歷史性虧損:高達9000萬美元。**自成立以來,累計赤字超過5.3億美元,集團凈資產僅剩2460萬美元。這不是“虧一點”,是“命懸一線”。更糟糕的是,這家曾經被視作亞洲格斗界門面擔當的公司,正在同時面臨“拳手離心”“高管出走”“轉播終止”和“投資者動搖”等多重打擊。
ONE冠軍賽對外宣稱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25%,達到6800萬美元。聽起來不錯對吧?但深扒之后才發現——這其中大比例是“非現金收入”,即合作方提供的廣告宣傳、媒體曝光等換來的虛擬價值,而非實際到賬的錢。行業分析師直言,這是一種“虛胖式增長”:一邊用媒體合作換宣傳價值“估價為收入”,一邊用同樣“虛擬”的方式攤平成本,看起來風生水起,實則是燒錢維持的幻象。
自成立以來,ONE冠軍賽幾乎完全依賴投資者輸血維持運營,最重要的金主之一是卡塔爾投資局(QIA)。2021年,QIA領投1.5億美元,曾是ONE的救命稻草。但現在,這根稻草也快被壓斷了。2024年10月,盡管QIA又給ONE投了5000萬美元,但多位知情人透露,這更多是為了“自?!?,避免已投資金完全打水漂,而不是對ONE仍抱有希望。此前通過QIA引入的卡塔爾航空、Ooredoo等重要贊助商已悄然撤資??帐值栏穸穮f會主席直言:“卡塔爾后悔投資ONE”。
這兩年,ONE冠軍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潮。前雙級別冠軍雷尼爾·德·里德爾在加盟UFC后毫不留情地勸誡其他拳手:“千萬不要簽約ONE,那你就完了”。雛量級拳手里斯·麥克拉倫公開發文請求解約,斥責ONE忽視拳手、比賽安排混亂、轉向打擊類運動(泰拳、踢拳)導致MMA被邊緣化。俄羅斯自由搏擊名將德米特里·緬希科夫甚至通過法律手段指控ONE違約,稱全年只安排一場比賽嚴重影響生涯發展。連拳迷熟悉的名將如比比亞諾·費爾南德斯、布切查、塞奇·諾斯卡特、穆蘇梅奇等都陸續退出或公開表達不滿。
不僅是拳手,ONE內部的“核心高管”也在加速流失。2024年10月,企業發展高級副總裁尼哈里卡·辛格離職,引發關注。這位高管曾在《飛黃騰達:ONE冠軍賽》節目中擔任顧問,被視為西尤堂的左膀右臂。而西尤堂本人也成為爭議中心。他不僅頻繁在媒體上批評拳手,甚至多次因不當言論公開道歉,例如指責日本拳手小野海斗“膽小逃跑”,被迫收回言論。前冠軍阿爾揚·布拉爾更是在社交媒體炮轟西尤堂是“浪費5億美金的二流汽車推銷員”。
ONE冠軍賽的選手合同被許多拳手批為“極不公平”。例如:終身肖像權:即使選手去世,ONE仍可商業化使用其形象;冠軍條款:一旦奪冠,合同自動延長24個月或4場比賽;競業禁止:限制選手與其他賽事合作的自由,極其嚴格。更離譜的是,很多拳手抱怨長時間無比賽、溝通混亂,讓他們職業生涯陷入停滯。
本想打入北美市場的ONE,如今正面臨“被美退市”。2025年起,亞馬遜 Prime Video 將不再續約轉播協議。分析認為,合作3年后,ONE未能在美國形成熱度,亞馬遜將重點轉向更有看頭的UFC。與此同時,特納體育也早在2021年終止合作。當年打出的“TNT黃金檔”系列賽事反響平平,觀眾參與度遠低于預期。
ONE冠軍賽一直以“武術精神”“亞洲之光”自居,但如今似乎正背離初衷:財務上是個黑洞;拳手無比賽、無保障;高管離職、投資者失望;轉播平臺集體撤退;CEO西尤堂多次口出狂言,形象頻頻翻車。曾經被視為UFC“東方對手”的ONE,如今卻在商業、管理、運營上頻頻失分。問題是,ONE還能撐多久?或者,更現實的問題是——下一個給它輸血的金主,還會出現嗎?如果你是格斗迷,你怎么看待ONE的困局?你還相信它能東山再起嗎?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