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一到,夏天就真正進入了 “蒸籠模式”,尤其是南方和沿海一帶,空氣中的潮氣混著熱氣,讓人感覺像裹在濕棉被里,渾身不得勁。這時候,養生就得格外上心,建議大伙記牢 “3不吃,4不做”。這些都是老輩傳下來的經驗,照著做,能少遭不少罪。
小暑 “3 不吃”,嘴饞要忍住
1、別碰剩飯剩菜,小心吃壞肚子
小暑天最明顯的特點就是 “熱” 加 “潮”。這樣的天氣里,飯菜放不了多久就容易壞 —— 哪怕剛做好的菜,放桌上兩小時,就可能有細菌悄悄滋生。
夏天的蟲子也多,菜稍微有點味,就容易招來蒼蠅、蟑螂,它們爬過的食物,藏著看不見的病菌。要是舍不得扔,熱一熱再吃,看似沒問題,其實可能已經有了有害物質。吃下去輕則拉肚子、肚子疼,嚴重了還可能食物中毒,上吐下瀉折騰好幾天。
2、冰冷食物別貪嘴,腸胃扛不住
天越熱,人越想吃點冰的 —— 冰可樂、冰西瓜、冰淇淋,咬一口透心涼,看著就舒服。但小暑時節,咱的腸胃其實很 “嬌弱”。
高溫天里,身體的氣血都往體表跑,腸胃里的氣血相對少,消化功能本來就弱。這時候猛灌冰飲、猛吃冰糕,冰冷的東西會像塊冰坨子堵在胃里,讓胃腸突然收縮,蠕動變慢。時間長了,容易犯胃痛、脹肚子,甚至拉肚子。
3、辛辣食物別多吃,越吃越上火
小暑天本身就熱得人心里發燥,臉上冒油、嘴里長潰瘍的人不少。這時候再吃太多辛辣的,簡直是 “火上澆油”。辣椒、花椒、大蒜這些東西,性子都偏熱,吃下去會讓體內的熱氣更盛,濕熱攪在一起,人會更煩躁,甚至口干舌燥、大便干結。尤其是平時就容易上火的人,吃一頓麻辣火鍋,第二天可能就喉嚨腫痛,連說話都費勁。
小暑 “4 不做”,傷身的事別碰
1、別在大太陽下暴曬,皮膚和身體都吃虧
小暑的太陽像個大火球,尤其是中午 10 點到下午 4 點,紫外線特別 “毒”。這時候在太陽底下待久了,皮膚會被曬得發紅、脫皮,甚至火辣辣地疼。時間長了,還可能長斑、老化,對皮膚的傷害是藏在骨子里的。
除了傷皮膚,暴曬還會讓身體溫度驟升,頭暈、心慌、出虛汗,這都是中暑的前兆。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體溫調節能力弱,暴曬后更容易出問題。
要是非得出門,盡量選早上 9 點前或傍晚 5 點后。出門時穿長袖薄外套,戴寬檐帽,裸露的皮膚涂好防曬霜。實在避不開大太陽,就找樹蔭、屋檐躲一躲,別硬扛著曬。
2、別做劇烈運動,出汗太多易虛脫
夏天想鍛煉是好事,但小暑天可不能像春秋那樣猛練。高溫下,身體本來就容易出汗,要是還跑長跑、打全場籃球,或者做高強度健身,會出太多汗。汗出多了,體內的水分和鹽分跟著流失,人會覺得口干、腿軟,嚴重了會脫水、中暑,甚至暈倒。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在高溫下擴張,劇烈運動還可能讓心臟負擔太重,實在不劃算。
3、別久坐木頭椅子,濕氣容易鉆進身
夏天雨水多,木頭椅子特別容易吸潮氣。不管是院子里的木凳,還是公園的木椅,看著是干的,其實縫隙里可能藏著水分。
這時候坐上去,屁股底下潮乎乎的,不光不舒服,還會讓濕氣順著皮膚往身體里鉆。時間長了,人會覺得渾身發沉、沒精神,女生還可能覺得腰腹發涼。
4、別用冷水洗澡,皮膚和血管都怕激
天熱得渾身冒汗時,最想沖個冷水澡,從頭到腳澆一遍,瞬間覺得爽。但小暑天這么做,其實很傷身體。
高溫下,咱們的皮膚毛孔都是張開的,為了散熱,汗毛也豎著。這時候突然用冷水沖,毛孔會像被針扎一樣猛地收縮,汗排不出來,熱氣憋在身體里,容易感冒、頭疼。
而且,冷水刺激皮膚時,血管會突然變細,血壓一下子波動,對心臟也不好。尤其是剛運動完,渾身發熱時,用冷水洗澡風險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