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局面,要不是熟悉中東這片爛攤子的人,真以為庫爾德工人黨解散了,中東就能“和平”了。其實恰恰相反,這一招不是收官,是翻篇——老的代理人下線,新的牌桌剛剛擺好。
庫爾德工人黨宣布繳械,乍一看像是歷史走到頭了,實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開始。
幾十年了,庫爾德工人黨一直是土耳其最難啃的一根骨頭,不管你怎么打,打不完、清不凈,總有新組織從邊境冒出來。這幫人不光盤踞伊拉克北部、敘利亞東北,還時不時在土耳其本土搞襲擊。
埃爾多安上臺以來,幾乎每年都要在庫爾德問題上“強硬”一次,軍隊一輪接一輪地開進山地,結果呢?拖著打、耗著打,死不了也埋不掉。
可現(xiàn)在,不是土耳其真打贏了,而是有人“把這張牌撤了”——這張牌,就是美國手里那張“能攪局、不費力”的代理人。
說白了,美國現(xiàn)在不想玩這張舊牌了。
為什么?因為庫爾德工人黨這幾年自己也越來越拉胯,戰(zhàn)斗力下降、地盤被擠壓、號召力疲軟,甚至連政治上都搞不清自己主張什么。
更要命的是,敘利亞那邊局勢變了,朱拉尼和巴沙爾達成了某種詭異的“默契”,整個局勢從“打成一鍋粥”,慢慢變成“你別碰我后院、我不炸你前哨”的狀態(tài)。
美國這邊呢?資源要往以色列傾斜了,中東的代理人要更新?lián)Q代。這時候再拿庫爾德工人黨說事,既不合時宜,也打不出聲量。于是,“勸退”,成了解決庫爾德問題的官方說法。
但土耳其真贏了嗎?未必。
你別看埃爾多安這兩天樂得合不攏嘴,前腳剛在赫爾松談完“安全區(qū)”,后腳庫爾德人舉白旗。但問題是——真正危險的,不是你看得見的敵人,而是你摸不清的動機。
土耳其以為把庫爾德清掉,就能騰出手來重返中東,插手敘利亞、叫板以色列、刷一刷“地區(qū)霸主”的存在感。可實際上,美國和以色列從來沒準備讓土耳其坐大。
現(xiàn)在工人黨一退,“自由黨”“人民保護部隊”“敘利亞民主軍”這類二線角色開始紛紛冒頭,有的出兵支持以色列,有的干脆倒向敘利亞政府。
這背后的味兒太熟了——這就是美國以前那套“換馬再戰(zhàn)”的手法:一個不好用就扔,馬上換新的馬仔上場。
對美國來說,代理人只是工具,不是盟友;對土耳其來說,現(xiàn)在的局面是“打贏一場舊仗,迎來一場新亂”。你打的對象變了,但麻煩的本質沒變。
而且,真正危險的是,這一波代理人洗牌之后,美國、以色列有可能不再滿足于“攪局”,而是逐步拉近自己和局勢的距離,開始半下場甚至真下場。
換句話說——代理人戰(zhàn)爭的終點,不是代理人全部上桌,而是大國自己翻臉掀桌。
土耳其要進,俄羅斯早就虎視眈眈。只要烏克蘭戰(zhàn)場局勢一緩和,普京都不藏了,立馬把自己這套中東棋局翻出來再擺一遍。從伊朗到敘利亞、從利比亞到紅海,每一條線都有俄國人的影子,土耳其想一家獨大,幾乎不可能。
所以很多人把工人黨解散當成“土耳其的勝利”,那是沒看清下一階段的走勢。真正的較量,是從這里才開始。
你看得見的是庫爾德人繳械,但你沒看見的是——中東的大玩家們正好騰出手來,準備重新洗牌。
新規(guī)則已經(jīng)慢慢清晰了:小國演不了大戲了,大國得自己上場。
以前是土耳其、伊朗、以色列、沙特背后撐著代理人互掐;以后,很可能就是他們自己扛著國旗、帶著正規(guī)軍上陣直接拼命。
一切亂局,最后都會歸于兩個字:攤牌。
而現(xiàn)在,只是那張牌剛剛翻開的第一秒。庫爾德工人黨退出,真不是和平降臨,而是“正面對撞”的前奏。
埃爾多安如果真覺得自己贏了,那就只能說,他還沒看見下一場火從哪兒燒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