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 Eccles在倫敦房地產行業耕耘多年,對倫敦房產市場的歷史變遷如數家珍。
她依然清晰記得那段“黃金歲月”——房價年年上漲,買家爭相搶購,賣家坐享收益,房東們更是賺得盆滿缽滿。在倫敦買房不僅是令人向往的,更是明智之選。
但近幾年,受脫歐、新冠疫情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倫敦房地產市場從高速增長期進入了平穩期,同時也面臨著更多挑戰:印花稅的提高、抵押貸款利率的上升等。
然而,Jo認為,即便如此,倫敦在全球買家心目中依然位居榜首——因為人們選擇在哪里居住涉及諸多因素,買房很少僅僅是一場數字游戲。
在她看來,人們之所以不會放棄在倫敦買房,主要基于五大理由:
1、“只有一個倫敦”
Jo認為,倫敦的獨特性是吸引大多數買家的首要因素。
她說道,最近在陪同一位美國買家看房時,我們討論了他為何選擇在倫敦而非其他全球城市購房并安家。在權衡了利弊之后,他聳聳肩道出了購買倫敦房產的原因:“歸根結底,世界上只有一個倫敦。”
Jo表示,這概括了許多人對這里生活方式、文化和生活質量的感受,這是其他地方無法復制的。
例如,如果你來自以殘酷競爭的工作文化著稱的美國東海岸,倫敦大多數公司提供的更寬松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會非常有吸引力。安全性以及這里相對較少的涉槍犯罪是另一個重要的吸引因素。
從迪拜等地遷居倫敦的買家,通常會在孩子開始中學教育時到來。他們看重倫敦的多元性,以及孩子能在此獲得獨立性和生活智慧的機會,而不是在一群家傭服務的“泡泡”中長大。
正如Jo所說,倫敦作為全球知名都市,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強勁的經濟實力,更是世界頂尖的金融中心之一。
這里匯聚了眾多跨國銀行、對沖基金、保險公司以及國際企業總部,如匯豐、巴克萊、勞埃德等,構成了無與倫比的商業生態系統。其成熟穩定的商業環境持續吸引著全球資本和頂尖人才,在這里構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活圖景。
此外,倫敦商業發達,博物館、劇院、歷史建筑等文化資源豐富,還是全球著名的環保城市和花園城市,到處遍布著皇家公園和綠地空間,為這座繁華都市提供了獨特的宜居魅力,而這也是吸引買家的關鍵因素之一。
2、頂尖學府的吸引力
Jo指出,倫敦優質的教育資源是吸引買家的第二大因素。
她表示,無論來自何處, 對于家庭買家而言,子女教育始終是頭等大事。能夠讓子女在倫敦最負盛名的學校接受教育,不僅能為孩子的前途奠定堅實基礎,本身也仍具有真正的聲望。
眾所周知,英國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全球領先,文憑“含金量”極高,因此許多家長對英國教育體系有著極高的認同度。而作為英國首都,倫敦更是匯聚了最豐富、最頂尖的教育資源。
這里是英國優秀中小學最集中的地區,擁有最好的公立學區和世界一流的私立教育體系。這些學府在全球享有盛譽,需求旺盛,以至于許多已在世界各地開設分校——例如哈羅公學(Harrow)就在美國長島開辦了分校。
同時,倫敦還云集了眾多全球頂尖大學,并連續多年被QS評選為全球最佳留學城市。其中,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UCL)、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倫敦國王學院等知名學府常年位列全球頂級大學Top50。
她舉例說,一位成功的英國銀行家曾告訴妻子,他想搬回倫敦讓兒子在英國接受教育。他的美國妻子則回應道,如果他能“買一棟大房子并把兒子送進伊頓公學(Eton)”,她就同意搬家。
3、稅收并非決定性因素
Jo指出,人們常有一種偏見,認為增稅會嚴重沖擊市場。但事實表明,稅收并非人們去留的決定性因素。
她解釋道,盡管確實有部分英國富人為尋求更優惠的稅制而移居他國,但情況遠比想象中復雜,絕非所有人都會因此離開。在他們接觸的高凈值客戶群體中,迄今遷離英國的比例僅約十分之一,這與許多私人銀行家和稅務顧問觀察到的趨勢相符。核心在于,許多人基于各種考量,最終選擇接受并支付英國的更高稅款。
例如,他們的一位客戶曾考慮移居摩納哥,但其妻子不愿遠離在倫敦生活的孫輩。她明確表示:若他執意遷居摩納哥,她將提出離婚并要求高額贍養費;反之,若他們留在倫敦,則只需承擔較高的稅款。最終,這位客戶選擇了留在倫敦。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那些選擇遷出的人,也并未與英國徹底割舍。另一位客戶分享道,他認識的一些富裕的朋友已離開或計劃離開英國——然而,他們中的每一位都計劃每年在倫敦固定居住數月。這反映了富裕買家本身具有跨國生活的流動性特點。他們并非要放棄倫敦,恰恰相反,在稅務身份允許的范圍內,他們仍渴望盡可能多地停留于此,因為對這座城市的熱愛未曾改變。
4、特朗普2.0時代推動美國買家涌入
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后,Jo觀察到,倫敦正吸引著來自美國的新一波買家。
她分享了近期接觸的一則案例:一對已在倫敦持有多處出租房產的美國企業家夫婦,因對特朗普政府未來政策走向的擔憂,正急切地尋求在倫敦購房。他們坦言,其關注點已從“是否離開美國”轉向“何時離開”,并希望盡快將生活重心轉移至英國。
與此同時,企業層面的“遷移”需求同樣強勁。Knight Frank數據顯示,今年4月,咨詢將員工遷往英國的公司數量同比增長了8%。
這反映出,在全球關稅波動及政治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英國作為安全穩定投資及業務發展地的吸引力可能得到了強化。Jo表示,當前美國買家占其所有客戶的三分之一,這一比例創下歷史新高,正是上述趨勢的有力印證。
5、印花稅是一次性支出
無可否認,對于任何在倫敦購房的人來說,印花稅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放在更廣的背景下看,英國的房產稅是在購買完成時一次性提前支付的。
除了市政稅(council tax),英國不像許多其他國家那樣征收持續的房產持有稅。工黨醞釀多年的“豪宅稅”(mansion tax)也并未實現。因此,在10年周期內,綜合購買、持有及出售環節的總成本來看,倫敦與其他國際主要城市相比,仍大致處于中等水平。
Jo對此總結道,盡管倫敦房產市場面臨的壓力確實有所增加,但作為一個生活、工作,讓子女接受教育的地方,它仍擁有諸多優勢。她補充道,無論房產是否升值,人們都想住在這里——我看不出這一點有任何改變。
ref:https://www.telegraph.co.uk/money/property/buying-selling/five-reasons-not-write-off-london-buy-property/
掃碼?客服微信咨詢
微信號: BuyHomeUKSerena
歡迎咨詢: 英國購房的各種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