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電腦軟件的發展史,繞不開一個關鍵詞:中文處理。
上世紀80年代,用中文電腦簡直像在打仗——輸入法卡頓、顯示亂碼、排版像拼圖。那時候誰要是能用上臺能打中文的電腦,妥妥的技術咖。就在這樣的困境里,兩個名字悄然崛起:CCED和WPS。
DOS 時代:萌芽初現
CCED可以說是中文辦公的“開山鼻祖”。它獨創的編碼技術解決了中文在計算機里的 “水土不服” 問題,不管是復雜的表格排版還是特殊符號,都能乖乖聽話。
那時候財務、文員做報表,手里沒裝CCED就跟廚師沒帶菜刀似的。
1988年求伯君帶著WPS來了,直接甩出“文字+表格+演示”三件套,明明白白對標微軟Office。
那時候誰要是用WPS做個帶表格的報告,能在辦公室顯擺一整天,國產軟件第一次讓大家覺得“我們自己的東西也能用得順溜”。
微軟來了,江湖變天
90年代中期,微軟帶著Office殺入中國市場。別看現在Office貴得離譜,當年它可是“白嫖大師”——靠格式兼容協議,讓所有文檔必須能打開Office文件,再配合盜版大潮,直接把國產軟件打得滿地找牙。
WPS團隊從幾百人縮到4人,創始人求伯君賣房續命;CCED更是因過度防盜版把自己玩崩了,用戶罵它“比病毒還煩”。
WPS的絕地反擊
轉機出現在2005年。WPS祭出兩大絕招:永久免費+像素級模仿Office。
說白了就是“你Office能干啥,我就干啥,還不要錢”。當年下載量直接飆到3800萬,連微軟都坐不住了。
反觀CCED,雖然1999年拿下北京政府大單風光一時,但功能更新慢、沒手機App,最后還是被時代淘汰。
而微軟這邊一直沒閑著,2024年WPS云端協作出故障,暴露了在團隊辦公上的短板,反觀微軟的Teams和Office 365,早把云端協作玩得明明白白,國產軟件想追上,還得加把勁。
這幾年:低代碼平臺扛起新大旗
最近幾年,辦公軟件圈冒出個新寵 —— 低代碼平臺。
像宜搭、微搭、云表這些,其中云表最有意思,主打“畫表格”就能開發系統。
你別小看畫表格,制造業的業務員沒學過編程,照樣能用它開發出管理工廠的WMS、MES系統,效率比傳統開發快5倍。
而且它特別“合群”,手機、電腦都能用,還能和企業微信、釘釘手拉手,甚至軍工企業數據管理都能用它,安全又方便。
最讓中小企業叫好的是省錢:傳統定制系統動不動幾十萬,它按年付費,成本只有20%,簡直是“性價比之王”。
現在它還能對接SAP、用友這些老牌軟件,從一個小工具慢慢長成了“生態小樞紐”。
2025年的辦公新戰場
再過兩年,辦公場景可能會變個樣:開會有AI助手幫你記重點、調燈光;文件全是電子版,簽字蓋章手機上搞定;數字化系統就像水電一樣,成了企業的“基礎設施”。
但國產軟件還有不少坎要過:WPS和CCED(雖然CCED現在沒啥聲量,但后輩們得吸取教訓)不能再靠“堆功能”過日子,得在云計算和低代碼上真正做出自己的特色;低代碼平臺得把復雜邏輯開發做得更順溜,別讓用戶關鍵時刻掉鏈子。
小結
從80年代在亂碼里找出路,到現在低代碼平臺開創新局,國產辦公軟件走了整整30年。
這一路有被碾壓的委屈,有絕地反擊的熱血,現在終于明白:單純拼功能打不過別人,得靠生態、靠服務、靠緊跟時代的腦子。
未來的路還長,但只要不放棄折騰,我們自己的辦公軟件,肯定能在世界舞臺上占個亮眼的位置。
最后,感謝您的閱讀,更多精彩,評論區見。
文|胖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