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以這一輪的沖突中,以色列雖然沒有得到什么實質性的好處,但伊朗的確損失慘重。以色列戰斗機進入伊朗境內如入無人之境,這反映出伊朗根本沒有和以色列正面對抗的能力。而造成這一切的后果,就是伊朗決策層的巨大失誤。
根據伊朗媒體7月1日的報道,其實伊朗政府有過重建伊朗空軍的機會和能力,但伊朗決策層放棄了這一努力。伊朗前空軍官員巴赫拉米在接受伊朗媒體“能量線”采訪時痛心疾首,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殲-10戰斗機,在九年前就要去買100架殲10戰斗機。
巴赫拉米稱,2016年他作為伊朗空軍上尉,曾跟隨伊朗前空軍司令納西爾扎德一同訪問中國,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同時和中方商討殲-10C的采購事宜。當時伊朗軍方也希望引進這一款中國戰機,并且采購規模高達100架,組成8個戰斗機中隊,一旦該計劃得以成功實施,可以幫助伊朗迅速建成一支現代化的空軍,并且足以捍衛伊朗領空的安全。
不過這一采購計劃遭到了時任伊朗總統魯哈尼的拒絕,因為這位伊朗總統更加傾向于采購西方國家的戰斗機進行替代,因為當時伊朗和美國關系并不好,想要引進美系戰斗機不太可能,于是將目光投向了歐洲的陣風戰斗機。不過很明顯,達索公司的報價明顯超過伊朗的預期,最終這份合作并沒有進行,伊朗的空軍戰斗機依舊依靠一些老掉牙的二代機來維持。
然而印巴沖突巴基斯坦空軍的表現卻給伊朗上了一課。中國殲-10C戰斗機在巴基斯坦表現優異,可以說是直接把印度的萬國牌空軍打的找不到北,在短短數小時內,就取得了印巴邊境地區的制空權,這是中系空戰體系對西方國家空戰體系的完勝。不過有巴基斯坦內部消息稱,巴基斯坦這次在對印度空戰的大獲全勝,完全是依靠殲-10C的雷達和霹靂-15空空導彈,并沒有動用體系化的空戰能力。
不過不管怎么樣,這都說明殲-10C在空戰中完全不輸西方先進戰斗機,甚至在一些核心能力上完勝西方同代戰斗機。
事實上的確如此,殲-10C在平臺紙面數據上并不算非常出眾,但是其配套的能力卻十分強悍,比如殲10C搭載的是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而陣風搭載的是RBE2-AA雷達,不論是在TR組件數量還是功率上,陣風的雷達都要明顯弱于殲10C,殲-10C雷打石探測距離為220公里,而陣風只有160公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陣風的雷達系統甚至要落后于殲-10C一代以上,二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
除此之外,殲-10C搭載的空空導彈是霹靂-15自用版射程超過200公里,外貿版射程被削弱到150公里以內,但憑借著雙脈沖發動機的優勢,其末端速度極高,只要被鎖定基本難以逃脫,而陣風所配套的流星空空導彈,雖然射程也號稱150公里,但到末端幾乎沒有動能,非常容易被機動躲避,這導致二者的空空導彈甚至也不在一個層面。從這個角度來說,陣風在空戰方面其實就是不如殲-10C。
除此之外,從二者的定位來看,陣風空戰也打不過殲-10C。殲-10C是典型的空優戰斗機,在雷達、機動能力上十分強悍,而陣風是典型的多用途戰斗機,在西方作戰體系上承擔的更多的是前線支援戰機或者戰術轟炸機的角色,基本遇不到像樣的空戰。這才讓陣風戰斗機看起來強悍,但一旦遇到勢均力敵的對手,馬上就現原形。
那問題就來了,伊朗究竟是什么原因,不愿意買中國的戰斗機呢?
原因也并不復雜,主要有兩點。
一是伊朗對中國戰斗機的刻板印象,認為中國戰斗機在先進程度上不如西方戰斗機,即便是采購中國戰斗機,也無法改變伊朗在面對西方國家戰斗機體系時的劣勢。再加上中國戰斗機缺少實戰經驗,究竟是好是壞難以評價。但巴基斯坦空軍在印巴沖突上的表現十分出色,這才讓伊朗有了改觀。
二是伊朗本質上是一個親西方的國家。盡管伊朗在哈梅內伊的領導下和美國走向了對立面,但本質上伊朗依舊是一個極度親美的國家,從上到下都是如此,因此伊朗從政府官員到民間看待西方國家帶著“濾鏡”,西方的才是最好的,這也是魯哈尼轉向陣風最重要的原因,不過融入西方的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非常骨感。
只不過現在伊朗想要吃回頭草恐怕已經為時已晚,因為伊朗的各種表現,已經說明伊朗并不是一個值得扶持的對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