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專家邁克爾·湯普森提出“除殲-20外,中國其他戰機對日本F-15J不構成威脅”的觀點,源于俄烏沖突的實戰教訓和戰機性能對比分析。
俄軍蘇-35、蘇-30等先進戰機在烏克蘭被便攜式防空導彈頻頻擊落,暴露了雷達系統漏洞和電子戰短板。
這讓日本警覺,現代空戰拼的是體系,單機性能再強也可能翻車。
F-15J是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力戰斗機,本質上是美國F-15“鷹”的日本定制版,由三菱重工在日本本土組裝生產。
它就像日本空中的“老牌保鏢”,1980年代上崗至今已超40年,專責攔截中俄軍機、守衛日本領空。
配有兩臺日本自產的F100-IHI-100渦扇發動機,推力夠猛,能讓這架46噸的“鐵鳥”飆到2.5倍音速,比高鐵快3倍。
日本擁有愛國者導彈、宙斯盾艦、預警機組成的防空網,配合F-15J形成“鐵桶陣”,類似烏克蘭拖垮俄空軍的模式。
日本68架F-15J已換裝AN/APG-82(v)1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和抗干擾能力遠超中國殲-10C、殲-11B的早期型號雷達。
F-15J搭載的AIM-120D導彈射程超160公里,而殲-11B的PL-12僅100公里,超視距作戰占優。
殲-11B
配備的AN/ALQ-239系統,可干擾敵方雷達鎖定,殲-16的電子對抗能力被評估為“尚未成熟”。
湯普森承認殲-20的隱形設計能穿透F-15J的防空網,在200公里外發射PL-15導彈實現“先發制人”,這是其他中國戰機做不到的。
但F-15J實戰拉胯,2025年釣魚島對峙中,F-15J試圖逼近遼寧艦,結果被殲-15D電子戰機瞬間“致盲”雷達滿屏雪花。
導彈無法鎖定,只能掉頭逃跑,日媒自嘲成了中國航母的“御用攝影師”。
現役213架中,70%故障率,僅102架能飛,空中解體事故頻發,2023年時就有一架在空中斷裂。
日本政府計劃投入45億美元給老機“續命”,換雷達、導彈,但機體壽命已到極限,設計壽命是1萬小時,多數超期服役。
目前日本想買F-35隱身戰機來替換,但數量少,只有34架到位,而且價格貴,單架就要1.5億美金。
1980年代F-15J確實是東亞最強,曾讓鄰國頭疼。但好漢不提當年勇,屬于F-15J的時代已經落幕了。
湯普森1965年生于波士頓,老爸是空軍上校,從小飯桌上聊的都是戰斗機戰術,是典型的“軍二代”。
耶魯大學政治學畢業后,論文寫的是??颂m群島戰爭,被夸“很有潛力”。
哈佛博士師從國際關系大佬亨廷頓和約瑟夫·奈,還專門跑到北京學中文、研究中國軍事政策。
湯普森專注中國空軍現代化,從殲-10到殲-20的進化全分析。
2005年出書《天龍:中國空中力量的崛起》,被《外交事務》雜志列為“研究中國軍力必讀”。
他還當過蘭德公司分析師,參與美國防部亞洲機密項目。
擔任過華盛頓智庫CSIS高級研究員,拿過美國防部杰出服務獎。
2023年時他一句“F-15J不怕中國非隱形戰機”,被日媒瘋狂轉載。
那么湯普森是否低估了除了殲-20外的中國戰機呢?
日本僅100余架F-15J可用,且最老的已服役40年,中國殲-16機隊超300架,持續高強度訓練。
殲-16可掛載反艦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對海陸目標打擊靈活性遠超純空優的F-15J。
殲-16
中國已部署空警-500預警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2024年“金頭盔”演習中殲-20與殲-16配合展現超視距打擊能力,體系融合才是關鍵。
殲-20B已換裝矢量發動機,殲-16用國產渦扇-10替代俄制AL-31F,推力差距縮小,而日本F-15J的普惠發動機雖強,但老化問題突出。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是,中國人有個毛病,愛謙虛,謙虛到什么地步呢,連武器的參數也往低了報。
實際上中國的武器性能都是要高于紙面數據的。
比如在印巴沖突中大放異彩的殲-10,表現出來的實際戰力就要遠高于我們的官方宣傳。
殲-10C裝備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達300公里,陣風雷達僅220公里。
PL-15導彈射程250公里,比美國AIM-120D的150公里多飛100公里,價格卻便宜一半。
印巴空戰中,巴方殲-10C在陣風雷達鎖定距離外發射PL-15,直接擊落印度高價購買的“陣風”。
巴空軍用殲-10C對抗自家F-16,打出9:1戰績,飛行員直言:“殲-10C格斗更靈活,雷達先敵發現!”。
所以如果西方真的按我們官方宣傳的數據,去評估我們的武器設備是要吃大虧的。
這也是中國和西方在武器研發上的根本性不同。
對于中國來說,所有的武器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保家衛國,所以為了不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我們想到的都是最糟糕最惡劣的情況。
為什么我們的武器實際表現都要比官方數據好?難道是我們測不準么?
不是的,因為我們的官方數據是以最極端最惡劣的情況為前提計算的,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器的射程還有200公里。
我們才能保證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打到200公里外的敵人,把意外情況盡可能的排除。
而西方呢,軍火是一門生意,是生意,就得宣傳,就得吆喝,吆喝就難免要夸大,這樣產品才好賣。
就好像方便面的廣告上都得畫著大塊大塊的牛肉,這是“賣相”。
所以西方的武器宣傳,都是在最理想化的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能達到的效果。
但這種理想化的情景,除了實驗室外,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能實現。
結果就是西式武器的實戰表現都是要弱于宣傳的,說是能打200公里,但在風向等因素的影響下,可能就打了150公里。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的殲-10明明比法國的陣風落后了一代,還能輕松地擊落陣風的原因。
實際上兩者在性能上沒多少差距,這個差距只體現在宣傳上。
俄烏沖突給日本的真正啟示是空中優勢不能只靠一款戰機。
駐日美軍在沖繩部署F-22、F-35,戰時可直接支援,這才是日本最大的“外掛”。
參考資料:
1、央廣網《日本升級F-15J戰機 銳評:謀求發展對敵攻擊能力,無益于地區穩定》
2、中國軍網《頂著“和平”名號的F-15J還能折騰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