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們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閃亮登場,就在6月17日,它剛在酒泉成功完成了一項超級關鍵的“零高度逃逸試驗”。簡單說,就是模擬火箭還在地面或者剛點火就出大故障時,逃逸塔能不能在爆炸前把飛船“拔”出來安全落地。這可是自1998年“神舟”飛船之后,咱中國再次驗證這項保命絕技,意義重大!
但是,眼尖的網友發現,“夢舟”飛船頭頂上,赫然豎著一根長長的、看起來有點“復古”的逃逸塔。
這下,網上議論開了:
“咦?這不是美國上世紀‘阿波羅’登月飛船用的老古董嗎?”
“你看人家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多酷啊!直接用飛船身上的推進器噴火逃逸,早就取消這根塔了!”
“咱們怎么還在用這種‘老思路’?是不是技術落后了?”
甚至有人貼出了載人“龍”飛船噴火逃逸試驗的震撼照片,紅彤彤的火焰噴射,配上“夢舟”的塔,仿佛上演了一場“美國先進VS中國守舊”的直觀對比大片。看著是挺帶感,但事實,真的就這么簡單粗暴嗎?
真相反轉:不是懷舊,是“穩”字當頭!
當我們從感官刺激拉回到殘酷的工程現實,答案會迅速反轉。
“夢舟”選擇這根塔,絕不是因為走不出“舒適區”或者技術跟不上。恰恰相反,在最要命的瞬間——火箭在地面爆炸或者飛行中段突然失控的極短時間里,逃逸塔提供的,是目前技術條件下最迅速、最直接、最可靠的逃生方案!
它能在零點幾秒內,干凈利落地把飛船從故障火箭上分離、拉高、轉向、開傘、落地。要知道,哪怕任何環節延遲一點點,飛船和航天員都可能被爆炸的沖擊波吞噬。
別以為這是中國“獨一份”的選擇!美國當年的登月英雄“阿波羅”飛船,用的就是逃逸塔。更關鍵的是,美國NASA現在搞的新一代登月飛船“獵戶座”(Orion),同樣選擇繼續使用逃逸塔!而且它的逃逸塔推力高達40噸,塔高接近5米,比“夢舟”的還猛!
NASA放著酷炫的“噴火”不用,難道是能力不足?當然不是!他們太清楚了:登月這種超高難度、超高風險的任務,容不得半點花里胡哨的“不確定性”。一次失敗,可能葬送整個時代。
“夢舟”做的“零高度逃逸試驗”,模擬的就是火箭還沒離地或剛點火就“趴窩”的最危險情況。逃逸塔必須在爆炸發生前的幾秒內完成整套逃生動作,幾乎是“貼地飛行”式保命。
而另一個更極限的測試叫“最大動壓逃逸試驗”,模擬的是火箭飛到大氣層里速度最快、空氣阻力最大的時候出故障。這時候失控,飛船不是能不能逃出去的問題,而是很可能在半空中就被巨大的氣流撕碎!逃逸系統不僅要反應快如閃電,還得在高速拉扯中保持飛船姿態穩如泰山。
“夢舟”沒選更酷的“噴火”,不是為了省錢,更不是守舊,而是選擇了一個工程上最穩妥、最成熟、風險鏈最清晰的方案——而這個方案,恰好長得很像60年前的那根塔。這恰恰證明了經典設計的生命力,而非落后。
“噴火”很酷?背后的代價你可能不知道!
必須承認,SpaceX載人“龍”飛船的逃逸方式視覺沖擊力滿分!8臺叫做“超級龍”(Super Draco)的強力推進器嵌在飛船側壁上,一旦觸發,烈焰噴射,瞬間把飛船推離險境,簡直像科幻電影!但如果我們只看到“噴火”的炫酷,而不去了解它背后付出的工程代價和承擔的風險,那就太片面了。
關鍵點在于:“超級龍”推進器可不是個獨立的“外掛”。它是一整套與飛船深度綁定的、重度集成的主動推進系統。這意味著:無論這次飛行任務順不順利,會不會用到逃逸功能,這套“噴火”系統都必須跟著飛船一起上太空、一起繞地球飛、再一起返回大氣層、最后落地回收!
從火箭點火到任務結束,這套沉重的推進系統(包括燃料、管道、閥門等)始終處于“掛載+待命”狀態,既扔不掉,也減不了重,成了飛船身上實實在在的“死重”。這跟“夢舟”那種“一旦火箭正常飛起來,逃逸塔任務完成就立刻拋棄”的邏輯,天差地別!
此外,“超級龍”推進器使用的燃料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這兩種東西,威力大是大了點,但毒性也相當高。在加注、運輸、存儲這些環節,安全管理的壓力和風險,可比“夢舟”逃逸塔使用的固體燃料要大得多。這又是為什么NASA在關乎國家榮譽、風險極高的“阿爾忒彌斯”計劃中,依然堅持使用更“老派”但更“解耦”、風險更清晰的逃逸塔方案——固體火箭,點著就完事,結構相對獨立簡單。
逃逸系統,不講浪漫只講生還!
輿論場容易被酷炫的圖像帶節奏。會噴火的“龍”飛船,視覺上確實沖擊力十足,充滿了未來感。而“夢舟”那根冷靜豎立的逃逸塔,在鏡頭前顯得那么“老派”、沉默,甚至有點“不上相”。然而,真正的航天工程不是T臺走秀,不拼誰的造型更科幻,更不比誰的動作更炫酷——它只回答一個冰冷而殘酷的問題:當腳下的火箭化作火球,你的飛船,靠什么把里面的人,活著帶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