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最近那個“大而美法案”能在國會過關,真是挺戲劇性的。參議院最后一票居然還得靠副總統來定,這種你爭我搶的畫面,簡直像劇情里才會看的到。眾議院那邊,那種一邊倒的局面也沒出現,最后懸念居然只差了4票,可見里面有多少拉鋸和妥協。
法案很多內容都挺接地氣,比如稅收政策這一塊。什么標準扣除額度提升,單身的多一千、夫妻倆能多兩千,這對普通人來說挺有誘惑力。不過,說實話,最近物價漲得厲害,這些優惠能不能真正讓錢包松快點,還真不好講。挺有意思的是,汽車貸款利息現在只給美國本土生產車抵扣,感覺就是在變著法鼓勵大家支持自家品牌。
社會福利政策的部分,真是褒貶不一。印象最深是醫療補助將要求工作時長了——以后19到64歲的受益人,每個月得交80小時的“打卡記錄”。如果誰沒通過,還真有可能直接被剔除。有些數據說會影響接近兩千萬人的福利資格,不過你想一想,真要這么干下去,好多家庭可能會陷入困境。就連食品券的門檻也提高了,本來就過得緊巴巴的人,生活可能會更難。
能源那塊兒則是徹頭徹尾的大轉彎。幾乎清空了之前支持綠色能源的各種補貼,電動車的稅收優惠明年秋天也要取消。傳統能源行業朋友聽到應該挺高興,畢竟一下子冒出來幾十萬個新工作機會,但環保這事兒可就棘手了——也許今后風電、太陽能這些行業的投資熱情都會冷下來。突然我就在想,那些提前入場綠色能源的人現在會不會有點后悔?
邊境安全政策也挺“硬核”。光是建邊境墻的預算就分了巨款,看規劃,好像三年內要完工,聽著挺牛,不過美國的基建效率嘛……反正我還有點猶豫。還有加碼抓捕和遣返,不知道這些措施是不是真的能讓治安變好——不過身邊的農場主已經開始發愁了,說這下勞動力更短缺了。這種事,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說實話我還真沒想明白。
講到底,這個法案就像走鋼絲——一邊要省錢、追財政平衡,一邊各種福利收緊,把綠色能源往后一推再加碼傳統能源,表面上看是想加強安全和自主,但帶來的變化誰也說不準。
接下來這些影響會持續多久?誰受益多、誰吃虧多、有錢州和窮州會不會差距更大……這些問題,一時半會也看不到答案。有沒有真的回應時代挑戰,這事兒,恐怕還得日子長點、慢慢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