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很多人已經(jīng)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但對水均益來說,“退休”這個詞離他還很遙遠。
不僅不退,還要開短視頻賬號、發(fā)身份證證明國籍、回應流言、照顧老母親、看護患病兄長、陪讀一對龍鳳胎……
這一身忙碌,把他的時間榨得比剛入職的年輕記者還緊。
“人生下半場”的這份劇本,他沒有拿獎,卻贏得了尊敬。
一
水均益的起點并不算低,祖父曾是教育名家,父親是蘭大的老教授,幾位伯叔也是文化圈的硬核人物。
從家里拿筷子的手到上學寫字的筆,全都沾著學術的墨水。
生在這樣的家庭,不成材才是真的“不合群”。
1984年,他搭上了新華社的快車,正式踏入新聞界。
而那時候,國內媒體出國報道還屬于稀罕事,他卻已經(jīng)收拾好行李直奔中東,成為新華社駐埃及的記者。
沒過幾年,又成了海灣戰(zhàn)爭報道前線的“排頭兵”。
海灣戰(zhàn)爭、波黑沖突、阿富汗戰(zhàn)事、伊拉克危機——這些關鍵詞堆起來足夠寫本教科書。
他不僅沖進槍林彈雨拍畫面,還時常搶在外媒前頭拿獨家。
能同時采訪到普京、克林頓、李明博的中國記者名單里,他是屈指可數(shù)的存在。
采訪名單堪比聯(lián)合國出席表,語言儲備從英、德一路飆到阿拉伯語,連現(xiàn)場撤離路線都能用地圖腦補出來。
央視更是為他量身打造多檔節(jié)目,金話筒獎、十大主持人這些獎項,像是月度獎勵一樣頻繁。
但若只看到他職業(yè)高光那一面,還真就誤解他了。
臺上的風光背后,水家那攤事兒,是他每晚下班都要應付的“加時賽”。
父親晚年突發(fā)心肌梗塞一度病危,大哥兒時意外變得生活不能自理,年邁體弱的母親幾乎全年待在病房與廚房之間切換角色。
別人擔心升職加薪,他操心的是老人吃沒吃藥、哥哥有沒有摔跤。
父親去世后,他一刻沒耽擱,立即準備將母親和大哥帶到身邊照顧,可貪戀舊土的母親死活不肯離開蘭州。
他沒拗過,干脆搬出“激將法”:不搬他就辭職回老家陪著。
家里終于服軟,這才完成從“西北老宅”到“北京近郊”的遷徙。
他不僅給他們單獨租了房,還請了保姆照看,還得安排定時探望。
最“內卷”的時候,家里的娃也得陪著走親戚——只不過這“親戚”是自家長輩。
這份操心,還連帶燒到了他自己的婚姻上。
二
在父親病故之前,水均益與王君的姻緣原本是一段甜蜜“偶遇”,結果最后還是天各一方。
工作在前線,家庭靠后援,他負責追熱點,王君負責看孩子、照顧公婆、安排家庭瑣事。
兩人相聚時間少、溝通機會更少,2007年,兩人和平結束這段無法繼續(xù)的感情。
而彼時的女兒水亦詩,也隨母生活。
這事本可以平靜過去,結果王君車禍癱瘓,瞬間把離婚這件事變成了“負心”的定點打擊目標。
網(wǎng)絡上傳得火熱,說他“拋棄病妻”,連“陳世美”這類古典罵名都拿出來了。
可真相是,他在離婚后不僅凈身出戶,還將房產(chǎn)財產(chǎn)全留給前妻和孩子。
只是當年為了保護隱私,沒公布離婚事實,結果風頭一過,輿論反噬來得猝不及防。
再到后來,他被拍到與楊迪出游照片,輿論直接判他“人設崩塌”,還成了“忘恩負義”的典型。
直到女兒站出來發(fā)聲,說父母其實早就和平分手,那段歷史才慢慢撥開誤解。
可對于輿論的傷害而言,早晚說清楚,遠不如一開始就“說得響亮”。
水均益與楊迪相差13歲,兩人的結合說是“老夫少妻”,不如說是“強強聯(lián)合”。
兩人還迅速生了一對龍鳳胎,名字沿襲女兒的“水亦”二字,只在第三字改為“佑、佐”。
水家這套“亦字輩”命名邏輯,也算是打破了娛樂圈里那些起名靠諧音梗的常規(guī)。
一家?guī)卓诘慕M合也頗為新奇:年邁母親、高齡殘障哥哥、前段婚姻的獨女,再加上一對正在學會說話的小萌娃。
一人撐起三代人,水均益不是“男人的中場”,而是家庭的“全能中鋒”。
楊迪雖為“繼任者”,卻沒表現(xiàn)出一絲排斥或生疏,不僅幫忙照顧婆婆和大伯,還與繼女水亦詩相處得和和美美。
水均益的三個孩子年齡跨度二十歲,可湊在一起卻毫無違和感,不少網(wǎng)友都調侃:這哪是家庭照,明明是“三代同臺”。
三
至于日常生活,更是全方位解鎖“老爸”新身份。
小女兒愛滑冰,兒子迷冰球,剛會走路沒幾年就開始分道揚鑣各自訓練。
水均益的“休閑時光”基本等于“接送路線圖”:上午去溜冰館,下午趕冰球場,還要隨身攜帶保溫杯、熱水袋和護膝。
不過,“新聞工作者”的身份沒有丟,2013年受聘西北師大教授,2014年還出版了《益往直前》。
從節(jié)目策劃到家庭育兒,從一線播報到短視頻拍攝,他只是換了方式,繼續(xù)傳遞內容和觀念。
他自己在書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媒體人不能靠平臺光環(huán)活著,而要靠眼前的現(xiàn)實和腳下的土地。
這句話聽著像新聞課教材,落地到現(xiàn)實里,卻和女兒水亦詩的選擇如出一轍。
水亦詩從小在央視后臺玩到前臺,是中傳科班出身,還曾在《我不是明星》節(jié)目中拿下冠軍,一路成長得順風順水。
她在央視工作多年,外語能力突出,采訪遍布東京奧運、北京冬奧、成都大運會等重大賽事。
原本是一張王牌主持人的預定門票,可2023年她選擇了“掉頭走”,辭職視頻一發(fā),立即登上熱榜。
去年,她又轉型做起直播帶貨,態(tài)度坦然、眼神真誠,絲毫沒有名人子女的包袱。
而這位“曾經(jīng)是二代”的女孩,如今活得比“社會人”還通透。
如果說央視是水家父女的發(fā)源地,現(xiàn)在他們一個堅守內容根基,一個跳出舒適圈,走出了一種分叉卻不對立的選擇。
當然,最讓水均益“熱搜體質”持續(xù)發(fā)酵的,還不是孩子們的運動成績,而是他那“神出鬼沒”的陪讀日常。
近年來,因為孩子在加拿大讀書,他也時常被人“偶遇”在溫哥華某超市或某活動現(xiàn)場。
更關鍵的是,家中那兩位稚童雖生在北京,卻一路“成長記錄”都在北美。
外加楊迪長期陪伴孩子在加拿大生活,瞬間引發(fā)“水均益全家移民”的熱議。
今年6月30日,水均益直接發(fā)視頻“打假”,內容很簡單:帶著一雙兒女換新身份證。
鏡頭對準證件,有效期還寫著“長期”,網(wǎng)友們這才收了“海外偵探”的好奇心,紛紛“刪評閉麥”。
誰也沒想到,曾經(jīng)手握話筒嚴肅播報國際局勢的“水主任”,如今靠著一張身份證和倆娃平息全民猜測。
結語
他不需要證明自己是“好人”,他只需要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
參考資料
水均益三個兒女同框照曝光,畫面溫馨有愛年齡相差20歲.中華網(wǎng) [引用日期2025-06-26]
水均益女兒從央視離職后宣布帶貨 主打有品質的貨.中華網(wǎng) [引用日期2025-06-18]
水均益出書回顧職業(yè)生涯?中國媒體不應安于現(xiàn)狀.人民網(wǎng).2014-04-28 [引用日期2024-07-26]
人物解析 | 獨坐國內新聞界專訪首把交椅:水均益.文促會主持人專業(yè)委員會.2022-05-12 [引用日期2024-07-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