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7月20日來,30天10年一遇,農民得早準備。三伏天是小暑到處暑間最熱時段,分初伏、中伏、末伏。今年初伏7月20日至29日,中伏30日至8月8日,末伏9日至18日。
往年三伏多40天,今年少10天,10年才碰一回這情況。頭個特點:入伏晚。往年7月中旬就入伏,今年20號才來,晚了小十天。
入伏晚對莊稼有啥影響?
有人愁生長期短,有人說正好錯開高溫曬蔫苗。
二是“母伏”年。入伏農歷日期雙數叫“母伏”,老輩說比“公伏”涼快些。涼快是涼快,可母伏雨水多,得防玉米地澇根、花生爛果。
三是“秋包伏”。末伏在立秋后,今年立秋8月7日,末伏9日才開始。“秋包伏”立秋不暴熱,谷子灌漿穩當,棉花結鈴少掉桃。
四是“處暑出伏后”。8月18日出伏,23日才處暑,老話說“處暑出伏后,莊稼吃個夠”。
這說法準不準?去年處暑前出伏,玉米穗子小,今年說不定能多打兩成糧。
伏天熱不熱,莊稼收不收,老輩的說法里藏著門道。
中伏是最熱時候,往年中伏常超38℃,今年母伏能低2℃?還得看后期天。
高溫高濕最麻煩,黃瓜霜霉病、辣椒疫病容易冒頭,得提前噴藥防。頭伏餃子二伏面,伏羊湯暖身,可農民哪有心思吃?
光盯著地里莊稼轉。張家莊王大爺說:“去年伏天熱得草都枯,今年要是涼快點,紅薯能多長半斤。”李村種西瓜的劉嬸愁:“伏天短了,西瓜膨大期夠不夠?
得追點鉀肥促長。”伏天防中暑別大意,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別下田,帶足綠豆湯、淡鹽水。玉米抽雄期遇高溫會禿尖,今年入伏晚,說不定能躲過那波熱天。
農諺說“伏里有雨,倉里有米”,母伏雨水多,得挖好排水溝,別讓地成“水窖”。具體熱到啥程度?還得看氣象預報,咱先把防澇、防病的家伙什備齊。
伏天30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莊稼一天一個樣,馬虎不得。想知道更多三伏天農事技巧,點關注不迷路,隨時更新應對招。
注:天氣變化快,具體以當地預報為準,建議結合自家地情調整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