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雖然小暑名稱中有“小”,卻是不可小覷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熱浪滾滾,韓愈也曾感嘆:“自從五月困暑濕,如坐深甑遭蒸炊。”
小暑“食新”
中原大地,民間素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小暑時節,人們把新收獲的黍碾成米,將新米煮成米飯,以供奉祖先。古時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新米、嘗新酒。
在現代人的餐桌上,黍的面目十分陌生。它的多彩生命,搖曳在古代各類典籍甚至詩詞里。“小暑吃黍,大暑吃谷”,古人深得其妙。小暑前后,將新黍去皮烹粥,比面食和米飯更適口。古時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做好飯后祭祀,以示對大自然及祖先的感恩,然后吃新米、嘗新酒。
小暑農事
小暑來臨,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處于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做好蓄水防旱顯得十分重要。
農諺說:“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伏天的雨,鍋里的米”,這時出現的雷雨,熱帶風暴或臺風帶來的降水,雖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有時也會給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響。
小暑前后,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產上主要是忙著田間管理,為秋季的豐收打好基礎了。
小暑的到來
意味著三伏天也不遠了
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
在認真工作的同時
也別忘了好好生活
靜下心來
感受這份夏日限定的絢爛與熾熱
編輯 | 楊婧軒
責編 | 趙寧寧
主編 | 楊公元
監審 | 楊 巍
來源 | 綜合自科普時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擊下方公號名片,閱讀更多科普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