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長江中下游梅雨天提早結束,出梅比常年早了十多天。
副熱帶高壓早早北抬,把濕熱空氣帶向北方,江南大地提前曬“火盆”。
眼下7月上旬,本是梅雨收尾、作物灌漿的關鍵時候,天卻早早放了晴。田里的水稻正抽穗揚花,玉米棒子剛開始鼓粒,都等著雨水潤根呢。可未來10天天氣預報一看,黃淮、江南、江淮要熱瘋了,35℃以上高溫天天見。
太陽毒得能曬裂地皮,地里水分嘩嘩蒸發,莊稼葉子都開始打蔫兒。這種“短梅雨”最麻煩,梅雨季沒攢夠水,伏旱緊跟著就來“烤”地。
老一輩常說“春旱不算旱,夏旱減一半”,三伏天旱著,作物收成要打折扣。想想1998年特長梅雨發大水,但今年反過來,旱情威脅更直接。
山區梯田存水難,玉米、紅薯根系淺,曬兩天就蔫;平原稻田耗水大,田里沒水要龜裂。
湖區周邊地勢低,雖說前期梅雨攢了點水,但灌溉渠道得趕緊清,別讓雜草堵了水脈。農民兄弟的土辦法得用上,比如給菜地鋪秸稈,既能擋太陽又能保墑。但光靠土辦法不夠,得結合科學澆水——早晚涼快時澆,別正午澆地激著根。
有條件的趕緊檢修滴灌設備,省水又精準,小苗根部能喝上穩當水。家里有蓄水池、水塘的,趕緊趁現在還有點水,能囤多少是多少。
果園里的果樹正膨果,葉面噴點磷酸二氫鉀,既能抗旱又能補營養。還要盯著病蟲害,高溫干旱天,紅蜘蛛、蚜蟲最容易爆發,得提前打藥預防。有人可能犯愁:這么熱的天,下田干活遭罪,能不能等等再弄?
可莊稼不等人啊!
伏旱露頭就得壓下去,耽誤一天,穗子就癟一層。
我個人覺得,村里可以組織互助隊,年輕力壯的幫著老人澆地,效率高些。
縣農技站的電話該貼在村口顯眼處,有啥不懂的趕緊問,別自己悶頭琢磨。歷史上短梅雨年份,總有地方因為抗旱不及時減產,咱可不能重蹈覆轍。
現在最要緊的三件事:清溝渠、囤水源、護根葉,一樣都不能拖。
不同作物有不同講究,水稻要深水護胎,玉米要中耕松土,具體咋做?
您多問問農技員。
雖說伏旱來勢猛,但咱早動手、細打算,就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天氣熱得人難受,下地記得帶草帽、多喝水,別中暑了耽誤農時。
伏旱面前不松勁,田里收成有保障,咱農民就是靠勤快跟老天爺較勁。您家的地準備咋抗旱?
有沒有啥祖傳的好法子?來評論區嘮嘮!
關注網易號,后續咱接著聊不同作物的伏旱應對招兒,幫您守好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