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7月6日電 題:福建漳浦:一顆荔枝背后的支農故事
新華社記者郭圻
滿樹荔枝紅,萬家憂樂事。連日來,在閩南漳浦縣舊鎮鎮后垅村的荔枝收購點,從早到晚一派繁忙景象。
果農林榮光將清晨采摘的四大筐荔枝卸下摩托車,看著收購商稱重、記錄、轉賬完成,才放心地擦了把汗。林榮光家里種植了近15畝荔枝,他說:“去年產量少,賣了近1萬元;今年產量翻倍,但價格下滑,估計能賣1.2萬元,還算沒虧本。”
舊鎮鎮等地的“烏石荔枝”成熟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質軟味甜。這個荔枝品種今年雖喜獲豐收,卻恰逢廣東、廣西等地荔枝集中上市。“果農普遍遭遇增產不增收困難。”后垅村黨支部書記林萬歷說。
果農的煩心事,就是地方黨委政府的操心事。漳浦縣是福建省荔枝主產區之一。荔枝開采初期,漳浦縣委和政府負責同志多次深入一線辦公,邀請電商代表、物流企業及果農代表,就“荔枝銷售渠道少、物流成本高”等問題商討對策。當地成立了荔枝產銷專班、監督專班,公布24小時咨詢熱線,一大批干部投入“荔枝銷售保衛戰”,承諾“盡量不讓一顆荔枝爛在樹上”,讓果農吃下定心丸。
各部門協同發力,護航荔枝銷售。交通部門開辟“綠色通道”,降低物流運輸成本;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巡查,防止惡意壓價、拖欠貨款行為。
在后垅村收購點,舊鎮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楊一平電話不斷,忙著協調解決分揀工人短缺問題。“采摘期過半,尚未發現惡意壓價行為。”楊一平說,鎮村干部還積極發動本地電商達人直播帶貨,擴大銷售渠道。
當地企業也積極響應。在漳浦縣達川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廠區內,一部分荔枝被冷凍保存;另一部分被制成荔枝原漿。“今年收購量是去年四倍。”公司總經理徐巖松表示,公司絕不因豐產而壓價。
“完善深加工產業鏈是提升荔枝附加值的關鍵。”漳州市荔枝產業協會秘書長周志杰介紹,荔枝渾身都是寶,可開發成罐頭、果酒、果汁、荔枝酥等產品。
“‘烏石荔枝’的品牌潛力仍有待深挖。”周志杰說,舊鎮鎮等地的荔枝于2023年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是釀造荔枝白蘭地的上等原料。當地正探索利用不同樹齡果實,生產不同窖藏年份白蘭地,最大限度提升荔枝產品附加值。
“我們將引導果農合理種植早中晚熟新品種。”漳浦縣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蔡小玲說,農業部門將按“早熟搶鮮、晚熟錯峰”思路,打造傳統品種核心區,建設特晚熟新品種產區。
看著收購點的繁忙景象,林萬歷臉上露出些許輕松。雖然價格不如往年,但“盡量不讓一顆荔枝爛在樹上”的承諾正在兌現,產業鏈延伸的舉措也正推進落地,村里古老的荔枝林,在支農護農的多方力量下正迎來新希望。(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