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硬是在沙漠里種出了全國最高產的糧食!這可不是吹牛,去年畝產1050斤的數據擺在那兒。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綠洲正在擴大。
3046公里防護林像條綠圍脖,把沙塵暴擋在外頭。567億立方米的農業用水從哪來?洪水資源都被新疆人用上了。
這水量頂1.44個三峽水庫!
鹽堿地種水稻?"新稻36號"讓不可能變可能。
阿拉爾市萬畝鹽堿地畝產超570公斤,老農直呼想不到。
滴灌技術立大功。7000多萬畝農田裝上這玩意,節水60%以上。
以前大水漫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后天起新疆要新墾百萬畝耕地。
這速度,三年新增900萬畝,相當于半個海南島的面積。
無人機播種、北斗導航施肥,新疆農民種地早就不用面朝黃土了。種100畝棉花純利15萬,年輕人搶著回鄉。
但有人擔心:冰川融化后水夠用嗎?這事得提前琢磨。
專家說短期水源增加是好事,長期還得看科技。新疆糧食總產466億斤啥概念?
超過江西,比肩遼寧。全國糧食增量它貢獻最大。政策支持真給力。
5657億砸下去,高標準農田建了5989萬畝。
農民老張說:"有些新田還得養兩年。"耐旱種子+微生物改良,鹽堿地畝產輕松過千斤。
隔壁老馬提醒:"開墾太快會不會破壞草場?"新疆要當中國糧倉的底氣在哪?晝夜溫差20℃以上,作物白天攢養分晚上少消耗。
這優勢平原地區比不了。糧食安全是大事。
新疆這步棋走得漂亮,但生態平衡也得顧。
輪作制度正在全疆推廣。未來新疆能扛多少糧擔子?2035年規劃要再開墾2000萬畝。
照這速度,西北糧倉不是夢。種地治沙兩不誤。耐鹽堿作物吃鹽又固沙,連續種四年,鹽堿地就能種常規作物。
新疆經驗告訴我們: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沙漠變糧田,靠的是汗水加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