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辦法遵照浙江省政府府民一字第50號訓令訂定之。
2.三門縣所劃之范圍以臨海及寧海兩縣交界地方為限。
3.三門縣劃界時在地形上以便于統一管理為原則。
4.臨海及寧海兩縣所劃各鄉鄉界須保持原狀不再分割,如有分割必要時,候三門縣正式成立,另案辦理。
5.田賦暫就土地劃分范圍,根據原有莊冊劃分,賦額屬原縣(寧海或臨海),多者暫歸原縣,三門縣多者,暫歸三門縣,候三門縣正式成立,另案清理。
6.鄉鎮保甲戶口冊籍及田賦莊冊,由原縣依照劃分范圍,全數移交三門縣接收,會報備案。
7.三門縣成立以后,寧海及臨海兩縣應將所劃范圍內之各種地方公款捐稅等,悉數劃歸三門縣接收,如有應屬于原縣而未結束者亦應一并移歸新縣代為辦理。
8.三門縣界未勘定之前,籌備處得先行假定縣界向寧海臨海兩縣調閱或者抄各種戶口冊籍文件以資參考。
9.二十九年份田賦,原縣已在查造征冊,應仍積極進行,新縣成立,連同莊冊移交,俾新縣可造串收款。
10.本辦法由三門縣籌備處擬定呈請浙江省第七區專員公署核準施行,并呈報浙江省政府備案。
【后記】
身為寧海人,我在翻閱這份1940年前三門縣建縣時留存下來的珍貴歷史檔案時,內心滿是震撼,仿佛自己一下就回到了那個特殊的時代,親眼目睹了地方行政區劃調整與變遷的全過程。《三門縣籌備處向臨海寧海兩縣劃界交割辦法》這份文件,可不是一般的行政資料,它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們能看到當時社會變革的點點滴滴。
文件開頭就表明了制定依據,這充分體現出法治精神在當時地方行政工作里的重要地位。再往后看,劃界原則、田賦處理、冊籍移交,還有公款捐稅歸屬等一系列條款,把新縣成立時各項事務的規劃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能看出當時籌備工作的細致與周全。像地形統一管理、保持鄉界原狀、田賦暫歸原縣這些規定,既照顧到了原有的行政格局,也提前考慮到了新縣成立后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文件里反復提到 “候三門縣正式成立,另案辦理”“候三門縣正式成立,另案清理”,這幾句話特別值得琢磨。從這里能看出,當時籌建三門縣的時候,相關人員特別謹慎,想得也很長遠,對行政區劃調整之后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有清晰的認知,還提前做好了規劃。
這份文件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每次看到它,心里都涌起一股親切感和自豪感。它記錄著寧海和周邊地區歷史地理的變化,也反映出我們這片土地上的先輩們,為了建設家園、優化行政管理付出的努力和心血。通過研究這份檔案,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寧海,乃至整個浙東地區的歷史發展軌跡,感受到先輩們留下的智慧和汗水。
我把這份文件分享給廣大寧海老鄉們,就是希望大家都能了解這段不為人熟知的歷史,激發大家對家鄉歷史的熱愛。這可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需要我們一起守護和傳承。歷史就像一面鏡子,能讓我們看清過去;它也是一座燈塔,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從這份檔案里汲取力量,用更飽滿的熱情,為寧海、為整個社會的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End -
鄉土寧海公益平臺
@關注我們就是最大的支持@
對話主編請加微信:
□ 記錄:水東居士(個別文字讀不出,請諒解)
□ 編排:天姥老人
□ 審核:鄉土寧海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