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ess
公眾號| Tess外貿Club(Tess_2006)
7月2日20時28分許,金溫地方鐵路公司一貨物列車在金華市境內滬昆線東孝站停車不及,侵入下行正線,致廣鐵長沙客運段值乘的K1373次客車機車脫線。
炎熱的夏季,車廂封閉、空調失效、空氣不流通,這些元素足以構成一場逼近生理極限的集體考驗。
當乘客多次懇求乘務員打開車門通風而被拒時,一個年輕人站出來打破玻璃,讓熱浪中擠滿乘客的車廂得以通風。
風來了,警察也來了。
砸窗小伙兒被警察帶走,現場無人為他說話。
我從這件事里看到了三層令人沉默的真相。
一、當規則變成了害人工具,要打破它嗎?
在極端環境下,若制度缺位,常識與生存本能通常會頂替規則。
我知道,有些人會選擇等死,寧可死也不邁出去自救的那一步,因為他們早已經被馴化得極端溫順,寧可熬死也絕對不會破壞規則,破壞自己良民的形象。
只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等死。
如果你不愿意死,而恰好有人推到了你對面的那山墻,希望你能心懷感恩,而不是獲救后去當一個麻木的旁觀者。
如果一套規則,既不能在緊急時刻保護人命,也不允許個體自救,那它到底是什么?
二、乘務員的態度。
當男子砸窗時,乘務員并未強行制止,而是僅作口頭勸阻。
為什么?
我猜,他們內心可能也希望有人這么做。
他們代表的是系統,但也是被系統囚禁的人。他們不敢主動開門、破窗,因為那會違反規章、丟掉飯碗。
但如果有人“自發違規”,他們便可以后退一步,自保立場。
他們其實默許了,只是不能承認。
他們的沉默,是一種“職責外的鼓掌”。
三、麻木的群眾值得拯救嗎?
整節車廂的人都受益于砸窗帶來的涼風,但最終無人站出來為他發聲。
他被警察帶走時,沒有一人阻攔、求情、作證,甚至沒有一聲“謝謝”。
這其實是我們常見的現象:
誰出頭,誰倒霉;
誰承擔,誰背鍋;
誰站出來,誰被清算。
到頭來,英雄流血又流淚。
于是,人們學會了在涼風中沉默,在受益中劃清界限,在內心鼓掌卻在現實中轉身。
他們的良知或許還在,但精致的利己主義已經讓他們學會主動閉眼閉嘴戴耳塞。
2025年7月2日那天個炎熱的夏夜,當車廂重新通風了,列車最終恢復運行的時候,那個砸窗的年輕人也被警察帶走了。
在制度和群眾的雙重沉默中,出頭鳥就是這樣的下場。
當我們冷靜下來反觀整件事,你是否意識到,那面玻璃后,其實是我們對文明、勇氣、責任與“做人”最低限度的想象。
他為一車人的利益出頭,卻沒有一個人愿意為他說句話。
這次事故是一面鏡子,照出我們到底是什么東西。
不是誰帶走了砸窗者,而是我們集體送他離場。
這,才是砸窗者的真正宿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