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WTT美國大滿貫男單資格賽第二輪,斯洛伐克選手汪洋因為裁判的多次發球判罰,情緒徹底失控,直接用球拍砸向球臺,球臺被砸壞,人也被直接紅牌罰下出局,這事一出來,不僅現場一片嘩然,賽后直接在球迷圈里炸開了鍋,不只是因為汪洋的沖動舉動,更因為這場比賽判罰本身就有爭議,很多人覺得,這到底是裁判太嚴還是球員自己控制不住脾氣,咱們就得好好說道說道。
先說說這場比賽的過程,其實汪洋打到第二輪已經不容易,狀態本來就有點緊繃,結果開局沒多久就被裁判連續吹發球違規,這種情況放誰身上都難受,尤其是乒乓球這種節奏很快、氣氛又很容易上頭的項目,有時候一個判罰就能左右整場比賽的走向,汪洋一開始還能忍,幾次爭執之后情緒越來越爆,最后終于沒繃住,直接一拍砸下去,球臺應聲受損,這下裁判也沒啥可說的,直接紅牌請你出局,規矩就是規矩,這一幕多少有點“擺爛式自我放逐的味道,但說到底,情緒失控也是競技體育里常見的“意外,只是代價太大。
問題來了,裁判的判罰到底有沒有問題,發球違規這種東西本來就很主觀,尤其在國際賽場,不同裁判的尺度都不一樣,有的裁判死摳規則,有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球迷們經常吐槽“同樣的動作,有人罰有人不罰,這回汪洋碰上了個較真的裁判,幾次判罰下來,他的心理防線被擊潰了,其實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也不是沒發生過,比如福原愛、馬龍都遇到過爭議發球,雖然他們沒到砸臺子的地步,但當時情緒波動也挺大,汪洋的問題是沒能把控住底線,畢竟你可以不服,但不能直接把火撒到器材上。
再看汪洋本人的狀態,其實他在歐洲賽場混跡多年,技術上不算頂尖,但有一定的比賽經驗,這次來美國參賽,顯然是奔著積分和曝光度來的,結果倒在資格賽上,還是因為這樣一個“非技術性失誤,說實話挺遺憾的,很多人覺得,這種情緒崩潰其實是“壓力鍋長期積累的結果,畢竟職業球員的生活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光鮮,尤其是排名靠后的選手,拿不到好成績就很難獲得資源和贊助,心理壓力其實比技術短板更難克服。
此情此景也讓人想到,乒乓球雖然是中國的王牌項目,但在歐美和其他小國家,資源和關注度都遠不如國內,裁判的專業性和比賽環境也不總能保證絕對公平,所以每次出現類似爭議,輿論都會吵得不可開交,有人力挺裁判“有規矩就要執行,也有人同情球員“情緒也很難說完全自控,但結果就是,只要你把規矩當空氣,吃虧的只能是自己,畢竟紅牌一出,什么努力、什么狀態,全都白搭。
現場畫面其實挺諷刺的,裁判板著臉把紅牌亮出來,汪洋一臉懵逼又不甘,球迷席上甚至有人鼓掌叫好,也有人發出噓聲,這不禁讓人聯想到足球場上的“對噴名場面,情緒的傳染性在體育賽場上總是被放大到極致,這次汪洋是主角,但其實每個球員、每個裁判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輿論漩渦的焦點。
說到這里,不得不感嘆,競技體育真的不只是比技術,也是在比心態、比規則意識,有人能在爭議中穩住心神,有人一念之差就斷送了整場比賽的努力,汪洋這次的失控,表面看是情緒,背后其實是整個乒乓球低級別賽事生態、裁判尺度混亂和球員心理管理的綜合問題,不能簡單一罵了之,也不能全都歸咎給個人意志力。
網友們怎么看這事呢,網上意見很分裂,有人說“發球就該按規矩來,不能慣著,也有人覺得“裁判太較真,毀了比賽觀賞性,甚至還有人開玩笑說“以后是不是都得機器人判罰,其實這問題短期內沒解,畢竟人的主觀判斷永遠是體育場上的不可控因素,規則再細,也總有人能鉆空子,也總有人會因為一時情緒出事。
這事最后怎么收場,其實已經沒有懸念,汪洋被紅牌罰下,比賽成績作廢,球臺也得維修,這對他個人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教訓,對整個賽事來說,也算是一次“規則宣傳片式的警示,告訴所有選手,場上再難受,規矩不能不守,否則就得付出代價,至于裁判和規則的爭議,估計還會繼續發酵,未來類似的判罰還會不會更嚴格,球員會不會更自律,這些都得時間來檢驗。
競技體育就是這樣,有血有肉、有規有矩,誰都不容易,但誰也不能例外,這次汪洋的情緒失控,既是個人悲劇,也是整個環境的縮影,既有可惜,也有必然,規則面前,所有人都得低頭,情緒上頭的一刻,代價往往就是整個賽季的努力白費,這話聽著挺殘酷,但沒辦法,體育就是這么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