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9日,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指揮部同時收到中央軍委電報:務必在1979年1月10日前,把22.5萬兵力部署到中越邊境。這道命令讓不少參加過援越抗美的老兵心情復雜。三年前,中國還在給統一后的越南無償支援糧食,數量超過300萬噸。但越南和蘇聯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后,中越邊境沖突急劇增加,1978年全年發生武裝沖突七百多次,近二十萬華僑被強行驅離回國。
國外觀察家們議論不斷。美國學者杰拉爾德·西格爾在《外交事務》雜志發表觀點,認為中國用軍事手段遏制越南擴張存在風險。西方記者更關注中國軍隊的狀態:自1950年朝鮮戰爭結束,解放軍近三十年沒打過大仗,部隊還能不能打仗?
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在南寧建立前線指揮部后,提出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路。他把指揮部門分成作戰、情報、后勤等七塊,軍官組成三個協調組???2月11日作戰會議上,計劃剛宣布就遇到問題。
“41軍和42軍打高平,55軍攻諒山?”參會的一位師長指著地圖說,高平地形復雜,兩條公路都被越軍埋雷,兵力展不開。另一人補充:營連干部七成沒打過仗,部隊缺編三成,重武器還是抗美援朝時的舊型號。
會議開到深夜,只能向中央申請調武漢軍區43軍當預備隊。1979年1月5日第二次會議調整方案:先用兩個軍合圍高平,再抽一個軍打諒山。2月5日最后定案時,大家都盯著進攻時間,卻忽略了關鍵問題,偵察照片顯示越軍在重要山頭上均修了暗堡,但這些情報沒被納入作戰計劃。
命令下達后,云南廣西邊境突然忙碌起來。汽車團的車隊日夜不停,把七千多噸彈藥運到前線。工兵在紅河、平而河架起十二座浮橋,873門火炮藏在新建的偽裝網下。為迷惑越軍,所有軍車換上南寧的民用牌照,邊境集市全部關閉。
空軍也秘密到位。駐南寧機場的航空兵師長接到命令:必要時支援地面部隊,這位師長反復琢磨這個必要是什么意思,最后只能讓飛行員待命。在北部灣,中國海軍驅逐艦編隊保持無線電靜默巡邏,艦長接到指令:如果越艦靠近西沙群島二十海里,警告無效后馬上開火。
當55萬大軍集結完畢,許世友接到后勤報告:部隊平均缺編28%,彈藥庫存只夠支撐七天??偤笄诓块L張震帶工作組趕到廣西,在龍州某駐地看到的情景讓他眉頭緊鎖。
第41軍121師訓練場上,新兵正生疏地練習步槍拆裝。連長翻著訓練本:“全連117人,57個新兵。戰前訓練兩周,打靶超過三次的只有44人”。更讓張震擔心的是基層連長的話:“這些新兵槍都端不穩,真要上戰場?”
補充方案連夜啟動。廣東征召的一萬五千名新兵補入作戰部隊,云南八萬七千民兵組成運輸隊。第42軍把十一名團級干部提拔為師長、副師長,第55軍參謀處長直接擔任主力團長。但擴編后出現新問題:受過完整訓練的老兵比例降到42%,空軍部隊參加過實彈射擊的飛行員不到十人。
1979年3月1日清晨5點30分,諒山籠罩在濃霧里。55軍300門火炮同時開火,炮彈密集落在諒山南區的指揮所、通訊站和彈藥庫。半小時打出數萬發炮彈,越軍核心陣地癱瘓,通訊中斷五小時以上。
許世友在指揮部命令“大炮上刺刀”,要求炮兵向前推進近距離作戰。9點15分,炮群轉向奇窮河南岸轟炸兵營和指揮所。同一時間,43軍坦克營沿山路前進,直瞄火炮清除高地工事。步兵在炮火掩護下強渡奇窮河:6連控制火車站,4連拿下療養院,7連沖進越軍營房。到下午4點,391高地和428高地都被攻克,越軍308師殘部撤往伯蒙。
先頭部隊沖進南市區時,發現越軍高炮陣地堆著五車未開封的彈藥,炮管還有溫度,撤退十分匆忙。
西線戰場上,裝甲部隊遇到麻煩。2月17日昆明軍區坦克團進攻孟康時,因時間誤差十一分鐘,坦克和步兵脫節。單獨深入的坦克縱隊在城郊棕櫚林被伏擊,火箭筒打壞頭尾戰車,一半坦克帶傷撤回。
喀斯特地貌也成了坦克的障礙。高平戰役中,42軍坦克團遭遇十次伏擊,團長三次更換前鋒連;43軍坦克團雖有中型坦克支援,還是有292輛戰車陷進溶洞坑洼動彈不得。
步坦配合問題更是明顯:沒有步兵保護時,越軍反坦克手靠近到30米內發射火箭筒,車長探頭觀察經常被狙擊手擊中。戰后統計顯示,參戰的811輛坦克裝甲車里,251輛嚴重損毀,駕駛員和車長占犧牲人數的四成。
云南方向的巴丹戰場,反映出更嚴重問題。2月17日,云南獨立師3團7連主攻平頂山高地,突擊排剛前進20米就被三面火力壓制,排長劉建國等7人傷亡。為突破封鎖,8班長趙志斌主動吸引火力,掩護戰友剪開鐵絲網。
干部帶頭沖鋒的傳統方式代價沉重。該連用多波次沖鋒奪取4個高地,但副連長、3名排長、6名班長接連犧牲。主攻連27人犧牲、34人負傷,副班長以上骨干損失15人,戰斗力急劇下降。
面對越軍火力點,指揮員沒有有效使用配屬的82無后坐力炮和迫擊炮排,卻不斷派步兵強攻。戰后分析認為,改用炮火壓制代替步兵突擊,傷亡能減少一半以上。
3月5日,中國宣布達到懲戒目標。第二天,東線部隊開始后撤。55軍坦克團負責斷后,在友誼關布設雷區阻擋追兵;西線部隊把帶不走的越軍彈藥沉入紅河。
到3月16日,最后一輛坦克回到廣西憑祥,歷時28天的作戰結束。中方統計損失7814人,越方宣稱造成6萬傷亡,數字差距反映出宣傳較量,但解放軍付出重大代價是事實。
戰場教訓直接推動軍隊改革。1980年,裝甲兵訓練增加叢林駕駛和溶洞規避內容,新型坦克側面裝甲加厚10毫米;炮兵創造出打一炮換陣地的機動戰術,每個炮位設2到3個假陣地吸引火力。
編制上取消獨立師番號,組建專業邊防師,干部選拔更看重實戰經驗。許世友戰后總結說:“這仗雖然打贏了,其實是險勝”。這種清醒認識,成為解放軍現代化改革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