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的驕傲,飛友的“樂園”
當全球還在為北京大興機場的“鳳凰展翅” 驚嘆時,廣州白云機場已經悄悄憋了個大招:
三期擴建工程的“重頭戲”——T3航站樓,預計今年10月底前具備投運條件。
T3航站樓的投運,意味著,白云機場將成為全球最大單體機場。
之所以說,白云機場將是全球最大單體機場,主要是其嚇人的“硬核實力” :
其一,航站樓面積大。
2023年底,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白云機場東四西四指廊投運后,實現了 T1、T2 兩座航站樓的貫通,航站樓總面積達到156.1萬平方米,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單體航站樓。
圖源:廣東交通
待T3航站樓(總建筑面積68.33萬平方米)通航后,機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如此龐大的建筑面積在全球單體機場中居于領先地位。
其二,客貨吞吐能力強。
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完成后,進入“三樓五跑道”時代,年旅客吞吐能力將突破1.2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到380萬噸,終端旅客吞吐能力可達1.4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可達600萬噸。
如此客貨吞吐規模,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而強大的吞吐能力,是白云機場成為全球最大單體機場的重要標志。
其三,交通樞紐高度集成。
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中的交通中心綜合體項目(GTC 項目),有機集成公路交通、鐵路交通、城市公共交通、航空交通等多種交通形式,規劃引入6條高鐵、3條城際軌道。
這意味著,T3航站樓建成后,將匯聚航空、高速公路、高鐵、城軌等多種交通工具,成為一體化聯運的航站樓綜合體。
圖源:羊城晚報
這種高度集成的交通樞紐模式,在全球單體機場中較為少見,也從側面體現了其大而全的特點。
不管對商旅客,還是休閑客來說,這種一體化聯運,都意味著出行效率的質的飛躍,以及體驗的全面升級。
可以說,這種“零換乘”的本事,把大灣區的“1小時生活圈”直接擴展到了天上。
但它的厲害可不止“大”。
從外形來看,新建成的T3航站樓,設計可太有想法了。
靈感就來自“花開羊城·羊城花冠”,航站樓屋面弄成8片“花瓣”的樣子,一眼就能看出廣州“花城”的范,還透著濃濃的嶺南味,特親切。
落客的平臺像花瓣一樣舒展開,候機大廳頂上的天窗亮堂堂的,中間還弄成小花園的樣子,天花板上仿木頭紋理的設計,看著既大氣又順溜,非常舒服。
從中轉便捷性來看,機場大了,乘客最怕在航站樓走到“腳斷”。
T3航站樓把東西兩邊收窄了,造型上既學了H型的方便,又取了X型的靈活,遠遠看去,就像地面上立了個“小蠻腰”,特別顯眼。
這么設計最大的好處是,乘客從T3中間區域,走到四個指廊的登機口,或者轉機的時候,不用走那么多路了,省不少勁。
有探秘過T3航站樓的航空博主分享,T3的流程設計理念還是很不錯:
出發層中央通道,直通國際出港流程,兩側扶梯下一層,是國內出港(混流)安檢;
H型航站樓的北側,基本是國內/國際可轉換廊橋,有助于提升靠橋率。
最令人振奮的是,T3航站樓還有全國首個開放式機場觀景臺。
而這個能貼臉拍飛機的觀景臺,是這座機場正在重新定義“超級樞紐”的模樣。
觀景平臺,總面積約200平方米,是T3航站樓的制高點。
24米高的陸側區域,既能把整個機場的全貌盡收眼底,又能近距離瞅見飛機起降的全過程,對于飛機迷來說,比隔著玻璃看刺激多了。
此外,還有一座瞭望塔,雖面積有限,但視野非常優秀。
最關鍵的是,據官方消息,觀景平臺、瞭望塔開放后,不用買機票就能進來觀景、拍美照,想想都讓人盼得不行!
更深層次來講,對廣州來說,這座機場早不是單純的“坐飛機的地方”了,也成了城市的“會客廳”:
游客在這兒拍飛機發朋友圈,等于給廣州做了免費宣傳;
本地人帶朋友來看看,也多了個聊“咱廣州有多牛”的底氣。
等到T3的燈光亮起來,你會發現這座機場不只是鋼筋水泥的集合體。
它像個有生命力的“灣區之翼”,一邊用1.2億人次的吞吐量連接世界,一邊用開放式觀景臺拉近人和天空的距離。
而白云機場,正帶著這份底氣,從“華南門戶”,飛向“世界之巔”。
(白云機場T3準備通航,將有哪家航司入駐?不妨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