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中國電動汽車一哥突然宣布停止其墨西哥工廠投資計劃。主要原因是特朗普的關稅導致墨西哥拒絕其投資。與此同時,中國審批機構因其存在技術泄漏風險遲遲未能批準其投資計劃。或許還與最近牽扯其中的價格戰和拖欠供應商貨款所致的經營風險有關。這一事件將影響該企業的全球戰略和國內擴張步伐。
一、墨西哥媒體報道,中國電動汽車一哥突然取消了在布局已久的墨西哥建廠計劃。
7月3日的《墨西哥新聞》報道稱,最近兩年一直在為建廠謀劃的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上周二的7月1日突然取消了在墨西哥建廠的計劃。
該廠喜歡投訴刪除文章,所以三郎就不提其名字了,但眾所周知,這家企業是中國電動汽車一哥,不僅因快速發展而在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脫穎而出,也因不顧用戶利益使用常壓油箱壓縮成本、屢屢挑起價格戰、使用自己建立的供應鏈金融拖欠供應商貨款、在南美投資建廠中被當地以違法壓榨員工被起訴等數起大事件而飽受批評。
該公司在宣布取消了墨西哥建廠計劃的聲明中表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汽車行業的關稅計劃缺乏明確性,以及地緣緊張局勢,因此決定重新考慮其投資策略。
該企業于2023年公開宣布,計劃在墨西哥投資建造一家工廠,每年將生產約15萬輛汽車并為墨西哥創造1萬個工作崗位。當時該企業稱,墨西哥工廠預計將服務于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市場,并最終向美國出口汽車。
該企業執行副總裁Stella Li周二在巴西巴伊亞州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地緣問題對汽車行業有很大影響,現在,每個人都在重新考慮他們在其他國家的戰略。我們希望在做出決定之前等待更明確的消息“。
Stella Li表示,該公司仍然有興趣在美洲擴張,但沒有進行新投資的時間表,該公司正在巴西興建其在亞洲以外的第一家工廠。雖然在建廠過程中,被當地投訴違法壓榨員工,并被當地檢方起訴,但這些負面影響并未明顯影響其巴西工廠的建設。
二、原因之一:墨西哥婉拒中國電動汽車一哥的建廠計劃。
《墨西哥新聞》在報道中稱,該企業原來計劃將于2024年底宣布其計劃中的墨西哥工廠選址。
2024年3月,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表示,該企業尚未提交正式的投資提案。
2024年5月,該企業在墨西哥城舉行了新車發布會,在中國境外舉行屬于首次。也有大力宣傳進駐墨西哥的意圖。
去年11月初,該企業表示,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它都將貫徹在墨西哥建造第一家工廠的計劃。該公告最初使這項投資看起來更有可能發生。
然而,直到3月,該企業在墨西哥分支機構的總裁Claudia Sheinbaum表示,尚未提交在墨西哥投資的正式報價。上周二的公告使這一希望徹底破滅了。
《墨西哥新聞》稱,墨西哥政府拒絕了這家中國電動汽車巨頭在墨西哥境內建設新工廠的提議,此舉出人意料,凸顯了北美地區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
報道稱,墨西哥方面的這一決定最近才委婉地告知該企業。對中國電動汽車一哥在拉美地區的雄心壯志而言,無疑是一次重大挫折,也表明墨西哥在與中國企業打交道時愈發謹慎——尤其是在特朗普連任總統后,美國貿易政策轉變愈發激烈的背景下。
墨西哥在幕后拒絕中國電動汽車巨頭的建廠計劃,推遲出售公有土地、稅收優惠、向進駐企業發放補貼等,使該工廠建設計劃夭折,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墨西哥與美國之間緊張的關稅談判。
唐納德·特朗普于2025年1月連任就職后,其政府迅速采取行動,提高進口商品、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商品的關稅。墨西哥通過《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深度融入美國供應鏈,但由于越來越多的中企通過在墨西哥投資建廠,以墨西哥為跳板向美國出口中企產品,這讓墨西哥感受到巨大壓力。
在2024年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猛烈抨擊“中國正試圖在墨西哥建立大規模工廠,生產在美國銷售的汽車”。此后,中國電動汽車一哥以墨西哥新工廠是面向中南美的基地,試圖平息質疑。
在特朗普針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關稅(部分暫緩征稅)的3月,墨西哥總統辛鮑姆表示“中國汽車巨頭的進駐并未最終確定”,否認了與該公司的合作。墨西哥通過對中國小額進口商品征收新關稅、嚴厲取締被認為是非法進口的中國日用品等,顯示出對華強硬姿態來獲得特朗普的好感。
墨西哥對與白宮的關稅談判感到棘手,如果給美國留下歡迎中國企業進駐的印象,可能會在談判中處于不利地位。墨西哥總統辛鮑姆明確表示優先考慮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框架,與中國企業保持距離。
面對這種動蕩的局勢,墨西哥官員已開始疏遠可能加劇與華盛頓緊張關系的中企投資。因此,中國電動汽車一哥進軍墨西哥制造業的計劃實際上已被墨西哥取消,該公司不得不重新考慮其北美戰略選擇。
墨西哥阻止中國車企巨頭建廠交易的決定,不僅僅是當地的政治舉動,更是應對中美經濟敵對情緒加劇的戰略調整。對于中國增長最快的電動汽車企業之一的這家中國電動汽車一哥來說,此次取消交易不僅是錯失良機,更是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日益政治化的警示燈。
三、原因之二:中國商務部尚未批準該企業在墨西哥的投資。
英國《金融時報》(FT)報道稱,因為擔心該公司的智能汽車技術可能被美國獲取,中國商務部至今尚未批準中國電動汽車一哥在墨西哥的投資建廠計劃。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其兩個消息來源認為,中國優先考慮中國全球基礎設施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倡議)成員國的項目。他們還指出,該企業墨西哥建廠項目沒有獲得批準是“不斷變化的地緣動態”。
《金融時報》稱,中國電動汽車制造一哥一直準備在墨西哥建立一個新的生產工廠。該工廠將成為其在中美洲的首個生產基地。2024年初,該企業已將選址范圍縮小到三個,尤其關注墨西哥北部地區,該地區靠近美國市場,這對于出口物流至關重要。
但根據中國發改委新規,超過1億美元的非資源類項目需國家發改委核準,且涉及敏感地區(如北美)需額外安全評估。而該汽車巨頭的墨西哥項目,選址靠近美墨邊境。中方政府部門擔憂其電池、智能駕駛系統等先進電動汽車技術,可能通過供應鏈或人才流動渠道間接流入美國,削弱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優勢。因存在技術外流風險被歸類為“敏感項目”,審批流程停滯在發改委階段,未進入商務部終審。因此拖延了該企業墨西哥項目的推進進度。
涉及敏感地區需額外安全評估的法律依據來自2025年《境外投資管理辦法》,該法規定,涉及高新技術產業的項目需通過嚴格的技術安全審查,而墨西哥汽車廠項目因潛在技術泄漏風險未能滿足審查要求。
《金融時報》還認為,在2月份特朗普宣布的第一批關稅中,墨西哥的鋼鐵和鋁以及 USMCA 未涵蓋的商品目前在進入美國時,需要繳納25% 的稅。由于特朗普明確威脅要對中企在墨西哥制造的汽車征收高額關稅,當美國在8月初實施互惠關稅或晚些時候實施其他關稅時,包括汽車在內的其他墨西哥產品可能會受到影響。
雖然中國這家車企一哥表示無意從墨西哥向美國出口電動汽車,但特朗普日益加劇的保護主義仍可能成為中國商務部決定推遲批準該公司擬議的墨西哥工廠的一個因素。
四、原因之三:國內產能過剩、資金鏈風險加劇,該企業放緩生產和擴張。
上周《路透社》報道稱,中國電動汽車冠軍近幾個月來通過減少中國一些工廠的班次并推遲增加新生產線的計劃,放慢了生產和擴張的步伐。這些決定表明,該企業過去幾年的強勁銷售增長使其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這可能會放緩,因為即使在中國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大幅降價后,它仍在努力應對不斷上升的庫存。
伴隨著該企業的擴張,該企業多次掀起中國企汽車市場的價格戰,6月份其最新一輪價格戰被官方叫停。
也因為擴張速度超過其利潤增速,該企業在伴隨著擴張腳步,不斷通過其自建的供應鏈金融簽發的商票,不斷擴大拖欠其供應商的貨款規模,傳言超過三千億元。這導致中國監管部門在6月份要求汽車企業壓縮對供應商的貨款支付期限不能超過60天。
不斷下滑的銷售價格和不斷增加的供應商拖欠貨款,加劇了該企業的經營風險。
這位電動汽車一哥不僅在國內攻城略地,也一直在南美、歐洲和東南亞積極擴張,現在必須重新評估其在北美的雄心。
在墨西哥建廠將使其根據《美墨加協定》(USMCA)條款獲得免關稅進入美國市場的巨大優勢。失去這條路線意味著它現在必須考慮更高的出口成本,或者尋找地緣上更安全的地點,例如巴西甚至加拿大(盡管后者本身也傾向于親美)。
盡管在墨西哥暫停了擴張,但這家汽車巨頭正在推進其在亞洲以外的第一家制造工廠,該工廠位于巴西巴伊亞州。
但巴西的勞工侵權行為促使對該企業的擴張模式進行重新評估。2024 年12月,巴西當局停止了該企業巴伊亞工廠的建設,并在 160 多名工人從官員所說的“類似奴隸制”的條件下獲救后對該公司提起訴訟。巴西勞工當局報告稱,分包工人面臨著惡劣環境,他們的護照和工資被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扣留。
這一事件影響了該企業的全球戰略。該企業的一位負責人稱:“我們應該放慢腳步,從對速度的關注中退后一步。我們需要與當地公司進行更多合作,這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沒關系” 。
【作者:徐三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