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銷售剩飯的商家“社會性死亡”了!信息被曝,生意也徹底黃了
上海一家小面館最近火了,熱度直逼和平飯店,不是因為味道或服務,而是因為面是 “進口的”—— 老板把上一位客人動過的面換個澆頭就二次上桌,被顧客發現后還大方承認。
更讓人費解的是老板和老板娘的操作,簡直是把自己往絕路上逼。從顧客發布的視頻看,她本不想把事情鬧大,只是語氣緩和地問 “沒有人處理嗎”。要是這時店家態度謙和地道歉,哪怕只賠三倍,顧客或許也會作罷。可店家一句 “干嘛還在說這個”,瞬間點燃了顧客的火氣。
顧客嘴里有潰瘍,擔心染上傳染病,店家卻反問 “他說他有病嗎?”。顧客正愁沒直接證據,店家又 “自曝”:“人家都說了自己沒吃,我肯定拿回來換一下澆頭啊!” 可顧客明明看見那人吃了一口。店家還接連反問:“你確定他吃了嗎?你認識他嗎?”
顧客只求道歉,店家卻說 “你首先要尊重別人”“你有病我出錢給你查”“你現在態度很有問題”,甚至說 “這點小事,大吵大鬧有什么意思”“你可以不來我家吃飯啊”,還罵顧客 “無賴混蛋”。
顧客投訴后,相關部門迅速行動,店家被停業整頓。可大家心里還是涼了,現在出門吃飯真得多個心眼。
這家店銷售剩菜已被抓包多次,而 “剩菜經濟” 并非個例。今年三月,楊銘宇黃燜雞就被曝用 “進口” 食材,香菇、酥肉等二次加工后回收再利用,工作人員還說 “可以反復用”。更早之前,福建一家蛙店也把顧客吃剩的食材送回后廚再賣,老員工說 “輪不到我們,是再賣出去的”,還不讓多問。
一家是意外,兩家是偶然,可多了就讓人不安。顧客只想安安心心吃頓飯,怎么就這么難?
其實,商家敢這么做,無非覺得 “民不舉,官不究”。但現在消費者不好糊弄了,發現問題會打低分、發社交平臺、投訴,一套組合拳下來,商家基本就涼了。而且相關部門收到舉報也會迅速行動,不會讓商家 “自罰三杯” 就了事,像這次黃浦區市監局就很快讓店家停業整頓,楊銘宇黃燜雞也一樣關門。
這股整頓勢頭才剛開始,希望能一直持續下去,讓大家早日能放心吃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