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華盛頓會議室里,四國外長剛握手言和。北京這邊,一部塵封29年的法律悄然"復活"。
巧的是,印太稀土聯盟宣布成立那天,中國新版《礦產資源法》也正式上線。這時間卡得,讓人琢磨不透。
四國這回能動搖中國稀土地位嗎?這部老法律重出江湖又有啥深意?
同日出招,暗戰升級
7月1日這天有點意思,華盛頓那邊,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剛跟日印澳三國外長握手言歡,宣布"四方關鍵礦產倡議"正式啟動。臺下坐著的30多家企業代表,眼珠子都快黏在那份合作協議上了。
按魯比奧的說法,這個聯盟要干的事兒很明確——"讓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不能老指望一個國家"。這話說得挺硬氣,其實透著點無奈。
畢竟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已經到了什么程度?F-35戰機87%的稀土供應鏈得靠中國,核潛艇、導彈系統也一樣。離了中國的稀土,美國這些高精尖裝備就像沒了發動機的跑車,只能在展示廳里當擺設。
四國這邊還沒來得及慶祝呢,北京那邊已經出招了。
同一天,沉睡了29年的《礦產資源法》重新修訂上線。這可不是簡單的條文調整,而是從7章53條擴展到8章80條,幾乎每個條款都動了手術。新法最核心的一句話寫得明明白白:"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
你仔細想想,四國剛宣布要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中國轉眼就把法律升級了。這時間節點的巧合,壓根就不是巧合這么簡單。
聯盟內訌,各有小九九
四國聯盟聽起來氣勢洶洶,仔細一琢磨就有點意思了,表面上大家都在喊"團結合作",實際上各自心里打著小算盤。日本嘴上喊著要"去風險",轉身就跟中國供應商為了下季度合同價格磨破了嘴皮子。
沒辦法,日本那些精密制造業,真要跟中國稀土"脫鉤",斷掉的可不是幾船礦石,是整個制造業的命脈。
更尷尬的是,就在四國外長聚會的前兩天,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炮轟日本:"日本出口幾百萬輛汽車,卻一輛美國車都不進口。"威脅要征收30%-35%的高額關稅。日本農業部門直接回懟:"農業絕不讓步。"
這能叫團結?印度那邊更精明。一邊象征性地給中國鋼鐵加點稅裝裝樣子,一邊把農業和乳制品當成鐵板一塊的紅線。印度外長蘇杰生說得明白:"這兩塊是印度的根本利益。"
最要命的是,印度心里還有根刺。特朗普前腳剛在新德里跟莫迪擁抱,后腳就回白宮宴請巴基斯坦軍方高官。這種當面是兄弟、背后捅一刀的操作,印度人嘴上不說,心里可都記著賬呢,澳大利亞就更實在了。
政客們在臺上緊跟美國步調,礦業巨頭們卻悄悄跟中國續簽了長達數十年的供貨大單。澳大利亞的處境其實最尷尬——有礦沒技術,從開采到提純的整條產業鏈,技術、設備、市場,甚至熟練工人,幾乎都攥在中國手里,就在這幫人還在扯皮的時候,中國已經在制度層面完成了布局。
中國出招,軟硬兼施
這回中國的反擊很有意思,不跟你玩"禁運卡脖子"的老套路,而是直接在制度層面埋下伏筆。
新版《礦產資源法》最狠的地方在哪?給稀土這些戰略礦產建了個"戰略性礦產目錄"。以后稀土不再是貨架上誰錢多誰就能買的普通商品,而是得"先問用途,再談交易"。
買家想把這些戰略礦產用到軍工、尖端航天、芯片制造這些敏感領域?幾乎不可能。就算是民用,審批流程也是另一回事,稍有偏差就過不了關,不得不說,這招確實夠狠。
4月份開始,中國就對釤、釓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要求進口方明確說明"軍用還是民用",模糊回答直接駁回。這把"軟刀子"刺得有多深?通用、福特的稀土庫存僅剩2-3周,生產線瀕臨癱瘓。
更致命的是,中國同步收緊了稀土專家的出境審批。外企想獲取技術,得先交出磁體配方。歐洲那些聰明的車企選擇了用數據換生存,德國大眾、寶馬主動提交全鏈路稀土使用數據,甚至開放生產線審查,迅速獲得了出口許可。
結果在G7峰會上出現了戲劇性一幕: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揮舞著釹鐵硼磁片指責中國時,德國總理默茨選擇了沉默——德企的生產線早就恢復運轉了。
光有制度還不夠,真正的殺手锏在技術。中國稀土集團也完成了高層"大換血",新上任的這批人不再是埋頭搞生產的技術官僚,而是常年在國際資源談判桌上跟西方資本真刀真槍拼殺過的"實戰派"。
這可不是臨時抱佛腳的買賣,而是早就謀定后動的策略。
技術壁壘,三座大山
四國想要重建一條繞開中國的稀土產業鏈,現實很骨感。
第一座大山是錢。光是啟動資金就得百億美金打底,而且需要年復一年地持續燒錢維護。這筆巨款誰來出?沒有哪個國家愿意當冤大頭。
美國自己都在算計,日本為了幾袋大米跟美國吵架,印度死守農業紅線,澳大利亞忙著跟中國續簽合同。
第二座大山是技術。稀土真正的價值不在于從地里挖出來,而在于分離和提純。這項技術極其復雜,環保成本也嚇人。放眼全球,也就中國能做到大規模、低成本、高純度的商業化生產。
其他國家的技術要么還在實驗室里躺著,要么生產出來的東西純度不達標,在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
第三座大山是風險。稀土市場價格波動劇烈,政策變動頻繁,典型的高風險行業。萬一這些國家砸下重金建起了產業鏈,結果市場需求萎縮或者出現技術替代,那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美國《稀土戰略儲備法案》雖然通過了,要求五年內建立涵蓋全部17種關鍵稀土元素的國家儲備,但這恰恰暴露了美國內心深處的資源焦慮。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國手里握著的不是什么普通礦產,而是一張能決定未來全球產業格局的王牌。
目前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煉產能在中國手中,72%的稀土產量也是中國貢獻的。這種優勢非一日形成,過去30年里,中國通過AI驅動冶煉工藝、國際并購布局和終端應用升級,打造了完整的稀土生態圈。
當西方還在為內部關稅爭吵時,中國已經在法律、技術、市場三個維度構筑起了難以撼動的稀土新秩序。四國聯盟想要破局?好戲還在后頭呢。
結語
說白了,這事兒已經不是簡單的買賣了。四國想擺脫依賴,中國要守住飯碗。一個拼命想跳出圈子,一個死死守著規則。
稀土早已不是什么"工業味精",而是電動車的心臟、風力發電機的靈魂、精確制導導彈的眼睛。當制度遇上技術,當聯盟撞上壁壘,這樣的較量注定不會有快速的勝負。
山不言而威,水不語而深。稀土之戰,才剛揭幕。
你覺得這場稀土大戰,最后誰能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