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之后,印度一直不想承認作戰失敗,只是“紙里包不住火”,實情正在被印度自己人揭開。印軍少壯派開始了“曲線救國”,通過揭露實情促成印度軍隊正視現實。
根據阿拉伯防務網站在2025年7月3日的報道,印度駐印尼大使館武官希夫·庫馬爾少校在一次研討會上,公開了印度的戰損情況,損失3架“陣風”-F3R戰斗機、1架米格-29UPG、1架蘇-30MKI戰斗機,1架印度自制戰術無人機,2套S-400防空導彈部分損毀。這也是首次有印軍承認S-400防空系統戰損,這也證明“梟龍“空射CM-400AKG有了實戰戰果,印度人也終于承認S-400有損失了。
印度官方承認損失情況是一個進步,只是印度依然有點嘴硬,要給失敗找借口。2025年7月4日,印度媒體《印度國防研究》報道,印度陸軍副總參謀長拉胡爾-辛格中將在印度工商協會舉行了一次軍事研討會上,當眾承認:印度在印巴沖突中失利,并非印度官方所宣稱的“取得大勝”。只是他將失敗的原因歸結于:印度跟巴、中、土三個軍事強國打。他表示:“印度實際上要應對三個對手,除了中巴之外,土耳其向巴基斯坦提供軍事裝備,并發揮著重要作用”。
他指出,巴基斯坦進口的軍事裝備中81%來自中國,土耳其也提供了支援。他強調“戰爭期間,我們目睹無數無人機在戰爭現場起降,與現場人員一同。”由于面對三個對手,印度屬于雖敗猶榮,給人一種,印度面對強敵依舊保持不敗的樣子。
辛格中將聲稱,中方這次的策略,有些類似于三十六計中的“借刀殺人”計策,寧愿全力支持鄰居巴基斯坦給印度“帶來痛苦”,也不愿意卷入和印度的正面對抗之中。他給出的證據,只是巴基斯坦獲得大量中式裝備,印度沖突中的殲-10CE戰機、紅旗-9BE防空導彈等都是中國制造。他還懷疑中方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最及時的情報信息”,幫助巴基斯坦準確掌握印度軍方的動向。這也是毫無任何根據指責。在印巴沖突時,印度沒有指責任何第三國干涉,如今卻大談外部力量的影響。
印軍中將的言論只是給印軍的失敗尋找借口,壓根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輸在什么地方。印巴力量對比上,巴基斯坦處于劣勢,在人口與國土面積上,印度擁有6倍的優勢,在軍事力量上的優勢更大,但是印度并沒有在印巴沖突占便宜。印度采購的先進裝備數量比巴基斯坦多,但是效果非常有限,原因就是印度并沒有建立完善的作戰體系。
印度同時列裝多國制式的裝備,俄式,法式,美式,自研,不同型號,不同制式的裝備如何協同成了一個大問題,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數據鏈系統落后。許多裝備無法利用數據鏈進行信息交換,印度至今沒有解決多個體系兼容的問題。印度試圖自己研發國產數據鏈系統,可惜與其他軍工研發項目一樣,宣傳中“功能強大,全球一流”,完成時間一再推遲。
印度真正的問題是沒有體系化的引進武器裝備,整個作戰體系不完整,印度引進S-400防空系統,論性能非常先進,但是沒有能夠與其協同作戰的其他系統,沒有遠程預警雷達系統提供早期預期,即便有也無法使用數據鏈傳輸,印軍擁有的中近程防空系統都無法與其協同,印軍的中近程防空系統過于老舊,與新一代S-400防空系統差距太大,采購的其他國家中近防空系統存在制式不同,無法兼容的問題。
印度空軍的戰斗機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蘇-30MKI、“陣風”戰斗機性能都不差,但是與預警機的協同難,印軍的大型預警機采用俄式平臺,以色列的設備,與俄式或法式體系都存在兼容的問題。
印度軍隊的裝備,如果單論一款的性能可能不會差什么,但是把各個裝備集中到一起,整體上的協同就成了麻煩,效率直線下降。
還有一點,印度只注意到巴基斯坦擁有大量中式裝備,沒有注意到,再先進的裝備也需要人來操作,巴基斯坦花錢就可以買到先進裝備,但是使用依舊靠自己。印度完全不提在作戰人員的表現問題,2025年5月7日的空戰之后,印度空軍在2天之內停飛,說是研究對策,實則為避戰,其后在作戰行動中印度空軍也沒太突出表現。
現在印度不愿意正視失敗的原因,還試圖為失敗尋找借口,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問題,再次失敗還是不可避免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