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淮海烽煙”淮北市紅色旅游研學路線,以紅色為底色,串連山水風光、古色歷史人文,串連場館和熱門旅游打卡地,通過實地探訪、歷史還原、互動體驗等形式,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讓我們跟隨這條研學旅游線路
一起感悟精神密碼
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奮進力量
淮海戰(zhàn)役雙堆集烈士陵園
雙堆集,原名古堆集,又俗稱“谷堆集”。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戰(zhàn)役進入第二階段。中原野戰(zhàn)軍與華東野戰(zhàn)軍并肩作戰(zhàn),在雙堆集一帶對國民黨精銳黃維兵團展開圍殲。這場戰(zhàn)役經過阻擊、包圍、殲滅三個階段,歷時 23 天,最終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雙堆集之戰(zhàn),是淮海戰(zhàn)役的關鍵轉折點。它前承碾莊之戰(zhàn),后啟陳官莊之戰(zhàn),為淮海戰(zhàn)役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雙堆集烈士陵園內,遍植雪松、龍柏、黃楊等樹木,寬闊筆直的主干道通往淮海戰(zhàn)役紀念碑,碑身正面有鄧小平同志親筆題詞的“淮海戰(zhàn)役烈士永垂不朽”十個鎦金大字。
小李家紅色旅游景區(qū)
濉溪縣韓村鎮(zhèn),有一個村落叫小李家。1948年冬天,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在這里度過了 38 個日夜。 在這里,不起眼的石基土墻茅草屋,曾是淮海戰(zhàn)場人民解放軍的神經中樞,幾十萬大軍的統(tǒng)帥部;在這里,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傳承不朽的紅色記憶,訴說著曾經的崢嶸歲月,成為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硝煙散盡,山河壯美,國泰民安。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小李家被認定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100個“重點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之一,淮北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茅草屋”的紅色傳承研學之旅,將帶領同學們一起穿越曾經的崢嶸歲月,去聆聽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追溯熱血燃燒的傳奇歷史,傳承永不磨滅的紅色精神。
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
臨渙文昌宮
史料記載,文昌宮始建于唐代,原名尚書宮,又名藏書宮,是一座具有徽派風格的建筑。 歷史的風雨中,臨渙鎮(zhèn)文昌宮不斷被改建,原建筑由多重主房、庭院、耳房組合鋪展,面積較為寬廣。現(xiàn)存的文昌宮青磚灰瓦,坡頂結構,古樸典雅,分南、北、中三進庭院,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的小巧精致。
1948年,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電令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5人組成總前委,指揮淮海戰(zhàn)役。1948 年11月11日至11月23日,劉伯承等人在這里運籌帷幄。 臨渙鎮(zhèn)文昌宮因此具有了歷史的意義,為中國革命書寫了精彩篇章。
臨渙古鎮(zhèn)
臨渙鎮(zhèn)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址,擁有古城墻、文昌宮、城隍廟,還有香山廟、蹇叔墓、點將臺、觀星臺遺址等歷史遺跡,先后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安徽旅游十大古村鎮(zhèn)、安徽省特色景觀旅游鄉(xiāng)鎮(zhèn)等稱號。
今天,臨渙古鎮(zhèn)正在建設“一城兩河三岸”的綜合性文化旅游景區(qū),高標準打造特色旅游名鎮(zhèn)。夜幕降臨時,在澮河搖櫓的漣漪間,在代代相傳的棒棒茶香中,許多歷史故事正等待我們去探尋。
濉溪支部陳列館
中共濉溪支部舊址位于濉溪縣濉溪鎮(zhèn)濉溪老城前大街(石板街)8號,是淮北地區(qū)第一個黨支部。2021年7月,中共濉溪支部陳列館在濉溪縣濉溪石板街建成,分馬克思主義在濉溪的傳播、中共濉溪支部成立,開展工農群眾運動、濉溪黨史人物四個部分內容展陳,弘揚革命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成為新的“紅色打卡地”。
濉溪古城
濉溪古城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已建立,宋代因水運交通便利而興盛,被稱為 “濉溪口”,明清時達到鼎盛,清末進行大規(guī)模修繕,2021 年 5 月經過修繕正式開城,重新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 走進這座古城,數(shù)百年的光陰在青石板上靜靜流淌,像一本展開的歷史書卷,將紅色文化、市井煙火與粼粼波光交織成篇。
古城內古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古民居、古街道等傳統(tǒng)建筑,全長 650 米,街寬 5 米的石板街,聞名遐邇,街面青石鋪砌,光滑如鏡。 這里既有歷史文化也有民間故事,充滿煙火氣息,獲評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優(yōu)選項目、國家級非遺旅游街區(qū)、省級特色商業(yè)街等榮譽,融合非遺文化、紅色歷史、傳統(tǒng)禮儀與古琴藝術等多元元素。
南湖國家濕地公園
作為著名的在煤礦塌陷區(qū)上重生的濕地公園,南湖處處銘刻著工業(yè)記憶。景區(qū)內,“淮北煤田第一鉆”的鋼筋管,仍矗立于南湖景區(qū),與淮北國家礦山公園標志碑、淮北市礦山博物館、礦業(yè)文化雕塑園一道,見證著淮北這座城市的滄桑巨變。
這里先后獲批國家礦山公園和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稱號,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坐在游船上,暢游湖光山色,細觀綠波嵐影,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中。每年春秋季,白鷺群掠過水面劃出銀色弧線,綠頭鴨排著整齊隊列掠過葦叢,蒼鷺單腿佇立的優(yōu)雅與翠鳥俯沖捕魚的迅捷,交織成靈動的生態(tài)畫卷。
華東野戰(zhàn)軍指揮部草廟舊址
位于淮北市烈山區(qū)古饒鎮(zhèn)的草廟村,曾是淮海戰(zhàn)役期間華東野戰(zhàn)軍指揮部駐扎地。
草廟地理位置優(yōu)越,它位于蕭縣、永城、宿縣三地交界處,既方便掌控戰(zhàn)場動態(tài),又能快速聯(lián)絡部隊。此外,這里老百姓與人民軍隊魚水情深,讓指揮部能心無旁騖地運籌帷幄。1948年華野的指戰(zhàn)員在草廟住了三晝夜。昏暗的燈光下,粟裕運籌帷幄,與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參謀長張震等發(fā)出了一道道重要電文。解放軍最終把敵人包圍在永城東北陳官莊地區(qū)予以殲滅,這標志著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結束,為全國解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天的草廟村淮海戰(zhàn)役華東野戰(zhàn)軍指揮部舊址,被列為“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基地”“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建黨日、建軍節(jié),都會有黨員群眾來此舉辦紀念活動。
來源:淮北文旅體
編輯:陳藝星
編校:陳豆豆
編審:王偉
審簽:劉永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