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清晨,我和跑團里幾位平日里玩得要好的跑友相約一同跑步,大家早就計劃著將這次跑步當作本周的長距離慢跑(LSD)訓練,于是便敲定了跑15公里的目標。
隊伍里有一位新人跑者,乍一聽到要跑15公里,臉上瞬間露出了犯怵的神情。
畢竟,這可是他第一次挑戰如此長的距離。
他帶著一絲怯意又滿是好奇地問我們:“像你們這種能一口氣跑完15公里的人,身體素質到底處于什么水平啊?”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那可是相當好!”
我認真地解釋說,能一口氣跑完這個距離的人,先不論快慢,已然非常了不起了,而且絕對能超過一般人的跑步水平。
可這時,也許屏幕前的一些跑友會覺得我言過其實,心里犯嘀咕:“15公里有什么難的,憑什么就說能超過一般人的跑步水平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咱們首先得搞明白到底什么才是“身體素質”。
我打開手機,在百度上查到,身體素質其實就是體能,這意味著,能一口氣堅持跑完15公里的人,先不考慮速度,其有氧耐力絕對能遠遠超過大多數人。
在大眾跑步的圈子里,那些能一口氣跑完15公里的人,往往展現出了良好的有氧能力、出色的耐力和充沛的體能。
他們在生活中對跑步有著明確的計劃,并且有著強大的自律能力。
在我看來,能一口氣跑完15公里的人可以大致分為兩類。
第一類人,他們專注于堅持跑完這15公里,不關心配速和用時。
他們一步一步,堅定地邁著步伐,克服身體的疲憊和內心的掙扎,這樣的人,其身體素質超越同齡人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類人,則更為出色,他們不僅順利跑完了15公里,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部分人不僅是業余跑者中的佼佼者,更是對跑步有著執著的理想和追求,他們會精心規劃自己的訓練計劃,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他們在跑步中追求的不僅僅是完成目標,更是突破自我,創造更好的成績。
然而,身體素質的評判標準并非一成不變,它取決于每個人心中衡量的尺度。
對于一些人來說,健康、順利地完成15公里的跑步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他們可能沒有驚人的速度,但他們在跑步過程中感受到了身體的活力和心靈的寧靜。
而對于另一些人來說,跑出優異的成績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他們在賽道上風馳電掣,用速度和激情證明自己的實力。
15公里對于大眾跑者而言,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15公里是所有跑者邁向半程馬拉松的重要訓練距離,想要順利完成這一挑戰,5公里的跑步基礎必不可少。
如果連5公里都跑得費勁,那么想要一口氣跑完15公里就只能是空想。
跑步是一門講究方式方法的學問,如果只知道一味地埋頭跑步,不懂得變通,那么即使跑再多的路程,跑步水平和身體素質也很難得到提升。
在這里,我建議大家在跑休的時間里可以多進行一些力量訓練。
比如,進行一些簡單的深蹲、俯臥撐和核心訓練,都能對我們的跑步能力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跑步的初衷不是為了比拼速度和距離,而是為了享受運動的快樂,保持身體的健康。
在跑圈里,每個人的起點和能力都不同。
也許你的15公里已經是自己的極限,但這并不妨礙你在跑步中收獲成長和快樂;而對于一些高手來說,15公里可能只是他們日常訓練的基礎距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