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文物修復師們的“全運會”——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在四川瀘州圓滿落幕,來自四川博物院的資深文物修復師杜少飛,以一張完美修復的清代美術名家王云泉水墨山水圖屏獲得評委們高度認可,摘得紙質書畫文物修復項目一等獎。
獲獎自然令人欣喜,但說起這次比賽的過程心得時,杜少飛顯得云淡風輕:“不緊張,也沒覺得哪個環節多難,就像平時工作一樣的,認真完成就是。”
工作中的杜少飛
杜少飛的老家在河北,大學則是在東北上的,學的也不是文物修復,而是傳統繪畫。正式工作之前,他并沒有去南方發展的計劃,只是畢業后剛好趕上四川博物院需要紙質書畫修復人才,杜少飛在故宮博物院的老師便推薦了這位得意門生。
他由此與成都結緣,并在這里安家立業。時光飛逝如電,一晃就是16年過去。但杜少飛仍然清晰記得,自己還是個大一新生時,在學校看過的那場書畫修復專業畢業展。“當時感覺非常震驚——怎么能從一堆碎紙片到最后修復成一張完完整整的書畫作品呢?”
杜少飛由此對書畫修復漸漸上了心,有了興趣,也想自己體驗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成就感。還沒畢業時,他就試著幫老師、同學們完成一些書畫修復工作,期間也失過手甚至賠過錢,但他都能坦然面對,并從中總結經驗。因為“沒有出過問題的人,就不會解決問題”,杜少飛說。
杜少飛修復的古畫前后對比
中國書畫所用的材料大多為絹和紙,都是脆弱的有機質,歷經歲月漂洗后,常常面臨斷裂、糟朽、霉爛和殘損等問題。修復這些古代書畫,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重新裝裱,為畫作更換緊貼其下的一層紙,而這層紙對保護畫面有密切關系,因此被稱為“命紙”——字面意義上的那個命。
同時,如果遇到畫面或字跡的缺損,修復師還要按照原作筆意將破損處接補完整,這稱為“接筆”。這一個環節也是極為考驗修復師手藝的——需要過硬的繪畫功力,但技法又和繪畫創作要求不同,極少數高手才能掌握好這個分寸。
杜少飛修復的古代書法作品前后對比
這位“極少數的高手”之一,日常的工作就是在那張光滑巨大的暗紅色工作臺上,沉默地、全神貫注地完成一張張古代書畫的修復。在這些沉默而專注的時間里,他通過那些發黃黯淡卻依然文彩煥然的作品,穿越時空,與古代的創作者們用心交流。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編輯 袁詩葭 圖據四川博物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