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怎么還給咱特殊照顧呢?
7月4日下午,特朗普站在白宮講臺上直接甩出一句:“從明天開始,我們每天發10封信,告訴這些國家:想跟美國做生意,要先交‘清關稅’。”
170多個國家名單已列好,一封封發出去。
誰不簽誰就加稅。干脆利落,話音未落,消息已經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爆。
可名單上沒有中國。
不是他不想,是他沒這個膽子。
這不是一次談判邀請,更像是全球通緝式的“關稅通知”。
特朗普不是要坐下來和你講條件,是要你聽話。
他跳過WTO、跳過貿易代表團、跳過部長級會談。
他壓根就不信多邊機制。
早在2018年特朗普便阻斷了WTO上訴法官的任命通道,致使整個國際爭端解決機制陷入癱瘓。
那會兒他就說得很直白:“WTO偏心。”
這次他干脆從規則體系里抽身,重啟一個“美國說了算”的雙邊關稅網絡。
規則不是談出來的,是寫在信里的,寄給你的那種。
截至7月4日只有兩個國家“簽字畫押”:英國和越南。
英國接受10%的附加關稅,越南則更高,20%。
但更關鍵的是越南對美國商品是零關稅,市場全開放,徹底單邊讓利。
這叫“對等”?特朗普說是那就是。
但沒人真信這話。
越南為啥愿意簽?一是實在離不開美國市場。
2024年美國是越南最大出口國,占到近三成。
服裝、電子產品、家具等行業,一旦失去美國訂單就不只是企業裁員這么簡單,GDP會直接受到影響而下滑。
二是戰略考慮。
在南海這口水波不興的“火鍋”里,越南想站得近點,就得對美國市場放點血。
換句話說,簽不簽不全是經濟問題。
7月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份名字略顯“浮夸”的法案,《大而美法案》。
票數非常險:218票贊成,214票反對。
但只要過了就是勝利。
這法案干了三件事:減稅、加支出、提高債務上限。
通俗而言,就是先放水,繼而加稅,最后再借錢填補漏洞。
這直接給特朗普端上了一個政策工具箱。
減稅讓國內企業舒服,加關稅讓他在國際上“顯得強硬”,財政赤字擴大?
那就靠借錢再用加稅來補。
他算盤打得清:跟國內選民說我幫你減稅,跟國際說你們該出錢了。
如果沒有這個法案他可能會延長7月9日的關稅暫停期,緩一緩。
但現在?不用等直接開打。
名單上沒有中國不是因為特朗普忘了寫,而是他不敢寫。
中美關稅的暫停期實則早有安排,自5月12日起為期90日,直至8月初才屆滿。
這事兒時間點剛好錯開。
但時間錯開不代表可以忽視另一個事實:特朗普不想碰中國。
三個月前中國對美“對等關稅”反制,出手快、范圍廣,動靜不小。
關鍵不是喊口號,是動真格的。
對美商品加稅,還對芯片、能源、航空發動機等關鍵領域進行出口控制。
美國這邊立刻明白了:這不是越南、日本那一套能壓的。
一旦升級,成本不止是經濟上的,還有戰略和供應鏈層面的。
于是你能看到特朗普一邊對著歐盟、日本喊話,一邊悄悄給中國松綁。
這周美國商務部取消了對中國EDA芯片設計軟件、乙烷和C919發動機的出口限制。
嘴上說強硬,手里卻在拆彈。
特朗普對日本也沒手軟。
他公開說:“日本缺米,卻不買我們的大米。”
然后威脅要加征30%至35%的關稅。
但據日媒透露,私下談判時特朗普其實只想要10%,外加對汽車繼續征25%。
虛張聲勢是他談判的老手段了。
歐盟這邊更麻煩。
一方面歐洲國家不爽特朗普的做派。
另一方面又離不開美國在北約、能源上的保障。
德國、法國、意大利想統一立場,但搞了半天只有分歧。
中東歐國家對美市場更依賴,根本不敢高聲說話。
這場通牒風暴下誰能穩住陣腳?
170多個國家被點名,只有中國例外。
不是因為特朗普“寬容”,而是因為他知道碰中國,代價太大。
越南、英國簽了,歐盟、日本還在觀望。
但規則已經不是原來的規則,誰是棋子、誰是棋手,已經在這場重構中慢慢浮出水面。
這一次特朗普不再藏招,而世界也必須重新思考:
在“美國優先”的新棋局里你的位置在哪?
唐駁虎主筆2025-07-04特朗普下達最后通牒,除了中國以外,170多國都要給他一個交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