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7月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18票支持、214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大而美”法案。此法案即將落地實施,卻意外給中國帶來兩大戰略機遇。
“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2025年初重返白宮后推出的標志性立法議程。其主要內容包括延長2017年通過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讓小費和加班工資收入免于納稅等,核心條款是降低企業稅。參議院版本將減稅舉措無限期永久化,而此前眾議院版本僅將減稅從2025年延長到2029年。為平衡減稅帶來的財政缺口,法案大幅削減社會福利,如提高成年人領取醫療補助和食品券的工作時長要求。
馬斯克和特朗普(資料圖)
據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2034年,將有1180萬美國人失去醫療保險,300萬人失去領取食品券的資格。此外,法案還增加軍費和邊境執法經費,取消對新能源產業的補貼等具有共和黨意識形態色彩的條款。
該法案一經提出便爭議不斷。民主黨全員反對,認為其是“劫貧濟富”的舉措。在共和黨內部,起初也有超過20人表示反對,他們主要擔憂數萬億美元的支出規模以及對醫療項目的削減。例如,肯塔基州共和黨議員托馬斯?馬西直言法案會增加政府預算赤字。雖然后來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成功說服了大多數反對者,但仍有兩名共和黨籍眾議員在最終表決中投了反對票。此外,商界大佬馬斯克也激烈批評該法案,稱其“極其瘋狂且具破壞性”,“為夕陽產業提供施舍,卻嚴重損害未來產業”,因為法案取消了對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行業的補貼,這對他旗下的特斯拉等新能源企業發展極為不利。
國際社會對“大而美”法案也表示擔憂。美國長期以來財政赤字龐大、債務問題嚴重,目前聯邦政府債務已超過37萬億美元,約為GDP的125%,比二戰時期的債務水平還高。而此法案預計在未來10年增加大約3.3萬億美元的債務。德國媒體就指出,法案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不穩定,其大規模減稅和債務增加,會使美元的穩定性受到沖擊,進而影響全球金融體系。同時,法案取消新能源補貼,對全球新能源產業供應鏈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其他國家依賴美國新能源市場的相關產業將面臨訂單減少、產能過剩等問題。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大而美”法案實施后,預計會進一步惡化美國債務狀況。大規模減稅使得財政收入減少,而社會福利削減等措施又難以彌補財政缺口,這將迫使美國政府進一步舉債。據估算,到2035年,美國國債規模將超過52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接近120%。若美聯儲選擇加息應對債務問題,會吸引國際資本回流美國,但同時會加重美國政府債務利息負擔,導致債務雪球越滾越大;若選擇降息,美元資產收益率下降,國際投資者會減少持有美元資產。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會相對提升。越來越多國家和投資者出于資產保值增值以及分散風險的考慮,可能會增加人民幣在其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也可能更多使用人民幣,從而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在新能源領域,“大而美”法案取消對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行業的補貼,這對美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是重大打擊。此前拜登政府力推的《通脹削減法》為美國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發展提供了數千億美元補貼,產業剛有起色,新法案卻使其陷入困境。而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經過多年發展,已具備強大的技術和產能優勢。在技術方面,中國在電池技術、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等領域處于世界前列;產能上,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能大規模、低成本生產新能源產品。美國新能源產業受挫,讓出的市場份額將為中國新能源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廣闊空間,助力中國新能源產業在全球實現全面超車。
美國會議(資料圖)
面對美國“大而美”法案帶來的戰略機遇,中國需積極把握,同時也要警惕美國后續可能采取的貿易保護等手段,通過加強自主創新、拓展多元市場等措施,鞏固和提升自身優勢,實現更好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