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1889年4月14日-1975年10月22日)
他以歷史學者的身份,在生前登上《時代》雜志的封面。美國新聞周刊稱他是“世界通哲,歷史學的愛因斯坦,最后一位思考人類文明的歷史學家”。在他之后,個人和國家都必須依靠他開創的視野,才能找到自己在文明演進的位置。他就是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
湯因比的偉大,不僅在于那些兼具天才與勇氣的鴻篇巨著。也不僅僅在于,他打破了以國家、地域、時代為單位的傳統史觀。更在于他溝通古今、俯瞰中西,剖析了“古往今來28種文明的生老病死”,不僅洞察了文明的過去,更為人類的未來指明方向。
在湯因比看來,文明的興衰起落,往往遵循以下四個階段。
一、文明的起源,是人對自然的應戰
關于文明起源的說法很多,有人說是種族,有人說是環境。但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卻提出了迄今最具說服力的解釋。
他說,人是進取的精靈,自然是外在的阻礙。為了更好的生活,人必須設法利用自然,克服災害。在應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人類發展出了技術、制度和藝術。
這就是著名的“挑戰與應戰”理論——文明誕生于人對自然的挑戰。比如華夏文明、古埃及文明,都是應對“母親河”挑戰的產物。
然而,自然只是最基本的挑戰。人類自身的精神危機,才是最大的挑戰。同一社會中的權力剝奪和宗教迫害,比如天主教與新教的斗爭;一種文明對另一種文明的排斥,比如大清國對西方的敵視;強勢文明對化石文明、散居文明的歧視,比如西班牙對印第安人的侵略。
這些挑戰,都可能使文明胎死腹中。文明只有應戰成功,才能順利生長。
二、文明的成長,來自精英的帶動
初生的文明,就像雛鳥一樣脆弱。能不能長大起飛,要看它能否獲得充足的安全、營養和訓練。成長中的文明也是如此,需要適中的挑戰環境:環境太舒適,就會使文明變得孱弱;環境太嚴苛,又會使文明夭折。
多數的初級文明,都成功應對了自然的挑戰,這體現在地理擴張和技術改良。當挑戰逐漸從外部轉向內部,從宏觀到微觀,文明就會遭遇“精神的挑戰”。只有不斷地成功回應精神的挑戰,文明才可能有持續、全面的成長。
湯因比將文明應對精神挑戰的過程,稱為“自省”或“自決”?!白詻Q”是文明成長的動力,但只屬于極少數富有創造力的人。比如摩西、穆罕默德、馬克思,都使人類精神文明產生了重大轉向。
在審視了東西方28個文明的興衰后,湯因比得出結論:文明崛起的關鍵,就在于富有創造力的精英群體,能不能帶領大眾應對挑戰。
所以說,文明成長就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戰爭。他們在,文明就在;他們有創造力,文明就有創造力。如果他們不在了,或者失去創造力,文明就走向衰竭。
三、文明的衰落,源自創造力的匱乏
富有創造力的人,無論出于神話還是真實,比如古希臘的普羅米修斯,古印度的釋迦牟尼,都是維系文明的英雄。如果英雄們采用親密交流的方式,將創造性的心靈傳遞給群眾,讓他們也擁有部分自決能力,整個社會就能保持活力,文明就能不斷前進。
但是群眾并沒有創造力,只能聽從英雄的指引,模仿英雄的行為。然而,無論是傳說中的摩西,還是真實的康德,都是幾千年才出一個的英雄。群眾得到訓練和模仿的對象,都非常有限。
并且,大眾對英雄的模仿,通常只能機械、跟風地模仿行為,不能模仿心靈。于是,大眾必然逐漸喪失自決能力,淪為提線木偶。
此外,在一個壓制自由和正義的社會,英雄也會很快失去創造力和感召力。他們會傾向于依靠政權暴力,逼迫大眾跟隨自己。歷史上,無數屠龍少年最終變成惡龍,就是明例。
當先知淪為教官,英雄淪為暴君,社會就會陷入分崩離析、創造力斷絕的惡性循環。因此,湯因比認為,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是失去創造力。文明都不是亡于他殺,而是自殺。
四、文明的解體,體現在兩種分裂
文明成長是一連串成功應戰的過程,文明解體也是一連串失敗應戰的過程。只是文明崛起的過程豐富多彩,文明解體的過程卻總是單調乏味。
湯因比指出,文明的解體有兩種征兆:第一是地理和階級的分裂。比如羅馬帝國后期,綿延的戰爭和仇殺導致社會元氣大傷,窮苦的底層也對奢侈的貴族越發不滿;最后外來的蠻族,對瀕臨崩潰的帝國發出致命一擊。
第二就是靈魂和情感的分裂。文明解體前夕,人心最容易被極端思潮俘獲,形成各種相互敵對的亞群體:絕對平等或是弱肉強食;自暴自棄或是自我克制;追趕潮流或是熱衷復古。
各方都互不妥協,只能采取戰爭手段,導致社會大動亂。然而湯因比對文明并沒有絕望,他進一步指出,大亂通常也意味著轉機。在社會崩潰時,會有新的先知和英雄涌現,帶領群眾進行新的創造。
英雄們以個人的心靈升華,去推動更多人的精神變革,就能創建普世的、充滿活力的“高級宗教”,應對挑戰、延續文明。比如基督教脫離猶太教后,自由主義走出英國文化后,都因此創造了全新的精神世界。
到這里,湯因比的歷史已經不僅限于“研究”,而是給出了“文明興衰的診療方案”。而對于文明衰亡之后的情形,湯因比也發出了警告,比如宗教空白會導致道德危機,社會分裂會導致滅絕屠殺。
在人類前景晦暗不明的當下,文明的轉型和衰亡,即將再次迎來大洗牌。這一波洗牌不會再以傳統的種族、地域為單位,卻會裹挾更多人,引發更大的撕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