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它,但它每天都在替你扛事兒。
你不一定知道殲-20長什么樣,也不一定聽過它起飛的聲音,但它就在頭頂,在你刷短、逛街、上班、睡覺時,冷靜地值著崗。它不是“打仗”用的,是為了讓戰爭“打不起來”。
它不講道理,只講實力。對方敢來,我們就能讓他來不了、回不去。它就像天上的“門神”,別看不著,真沒它——你日子都不敢這么安穩地過。
不是怕打仗,是根本打不過
1996年,臺海局勢緊張到什么程度?美國直接開來兩艘航母,一個是“尼米茲號”,一個是“獨立號”,就在咱門口繞。
艦載機起起落落,連臺灣那邊都不敢吭聲,反倒是解放軍被逼到邊上。那一年,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斗機是殲-8B。
這飛機最大問題是啥?說白了就是眼睛不行,耳朵也不靈。雷達看不遠,航電系統跟不上,打出去的導彈最多追個近距離目標,敵人還沒進你的視野,就已經能鎖你。
而臺灣那邊呢?早就裝備了F-16A/B、幻影2000、IDF戰機,再加上美國航母艦隊自帶F-14、F-18,制空權一看就知道歸誰。
這不是“實力稍差”,而是徹底碾壓。當時中國空軍哪怕出動所有殲-7、殲-8,也不過是老舊飛機拉滿陣容,但人家一枚AIM-120導彈就能在幾十公里外把你打下來。
所以說,不是咱不敢動,是沒得動。技術代差,不是靠勇氣就能填補的。臺海危機之后,全軍上下徹底警醒:這片天,我們必須拿回來。
那時候,“第五代戰斗機”這個詞在中國還是科幻詞。美國F-22“猛禽”剛剛試飛,它能隱身、超音速巡航、雷達看得遠、能打看不見的敵人,等于一個人在天上自帶“秒殺外掛”。
我們呢?什么都沒有。連發動機都還得看別人臉色。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決定干一件當時看上去“不可能”的事——造一架屬于自己的第五代戰斗機。
不是錢砸出來的,是命換出來的
殲-20項目一開始,就沒人敢保證能成。美國搞F-22用了幾十年,投入上千億美元,我們連參考樣機都沒有,全靠自己摸索。
最早是在成都的飛機設計研究所,叫“611所”。總設計師是楊偉,一個每天只睡4小時、飯都在電腦前吃的工程師。他說過一句話:“不做這個,就永遠看別人臉色活著。”
項目啟動時,國外核心零部件一件也買不到。想用外國發動機?不給你。想引進雷達芯片?不賣你。光是一個全數字化建模軟件,我們就花了三年開發。
你可能想問:“為啥非得全數字?”因為傳統造飛機得先做實物樣機,一個錯誤就白干,時間長還燒錢。殲-20是中國第一架全流程無紙化設計的飛機,所有零件、線路、結構,全靠3D模型拼出來。
2009年,第一架技術驗證機在成都下線。2011年1月11日,殲-20首飛。那一天是中國航空史上的“破曉時刻”。
它起飛、轉彎、返航,全程穩定。外形犀利,氣動線條干凈利落。雖然還用著“臨時發動機”,但已經具備初步隱身和遠程能力。對外界來說,這是突然冒出來的猛獸。
2016年,它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很多人看完說:好像沒什么花哨動作。其實這是故意的——真正的殺招,是你看不見它就已經輸了。
2017年,它出現在建軍90周年大閱兵中,4架組成戰斗隊形,在天安門上空掠過。那不是飛行表演,是實戰編隊演練。
殲-20不是“飛得快”的飛機,而是“誰都別想先發現它”的飛機。它的隱身涂層能吸收雷達波,它的形狀專門壓制雷達反射,它的航電系統能鎖定目標但自己不被發現。
更重要的是,它能“持續升級”。2019年開始換裝國產發動機,2021年首次以“全國產配置”亮相珠海。2024年,首次公開“夜間空中加油”畫面,說明它已具備全天候遠程出擊能力。
你可以理解為:這飛機像手機系統一樣,能一直“OTA升級”,但敵人永遠不能知道你現在是什么版本。
不是用來打仗的,是用來讓別人不敢動手的
說到底,殲-20是干什么用的?打仗?確實能打。但真正重要的是它讓敵人“不敢打”。
以前,你要是沒制空權,就是打地面戰、海戰都得看對方天上飛機臉色。殲-20讓我們第一次真正擁有了對空突擊、遠距制導、信息化空戰的核心能力。
它可以飛得很遠,能突防第二島鏈,能精準鎖定敵方預警機、指揮機,只要把這些“天眼”打掉,對方整個防御網就全瞎。
2021年,殲-20組成15機編隊,參加建黨百年慶典。全國產型號、隱身配置、戰斗掛載,掠過天安門。那不只是國威展示,那是告訴世界:我們不是“正在崛起”,我們已經來了。
目前,殲-20已部署在東部、南部、北部和中部戰區,形成全國覆蓋。各空軍旅都有專屬的殲-20編隊,飛行員受訓時間比以往增加三倍,訓練模式全面模擬實戰。
2025年1月,央視報道殲-20首飛14周年時特別強調:“它是中國空軍實現質變的里程碑。”
這不是一架飛機的勝利,是一個國家從“沒有說話權”到“必須被尊重”的轉折點。
你可能永遠也不會坐進它的座艙,但它一直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替你發出那句最硬氣的信號:
“這片天,是我們的。”
參考資料
殲-20.快懂百科
殲20,中國戰機崛起之路.南風窗NFC.2019-01-16
戰力躍升守護山河!首飛14周年 殲-20還在升級.央視新聞.2025-01-11
殲20十周年,承載空軍跨越發展.航空知識.2020-11-15
俄媒詳解中國六代機設計和作戰運用 揭秘殲-36與殲-50.中華網.2025-04-0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