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作者:知否大叔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當今社會,寒門再難出貴子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數不多的寒門貴子龐眾望。
“我沒有覺得我的家庭哪點拿不出手的,有哪點不值得討論的。”
“我覺得大家應該羨慕我啊。”
說這話的人名叫龐眾望。
2017年,他以744分考上的高分考入清華,是當地的理科狀元。
當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所有人都以為他家境優渥,享受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然而,這份完美答卷的背后,卻是眾人想象不到的苦難和艱辛。
父親精神失常,母親癱瘓在床,甚至連他自己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一手爛牌硬是打出了王炸,他是怎么做到的?
時隔多年,這兩天正值高考季,龐眾望再上熱搜。
考入清華8年后,他過得怎么樣了?
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候補委員、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握手。
1999年,龐眾望出生在河北省滄州市的一個貧困家庭。
母親因患脊柱裂常年臥病在床,雙腿殘疾,生活不能自理。
父親患有間接性精神分裂癥,一家全靠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維持生計。
龐眾望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出生的。
“眾望”這個名字,可以說是承載了全家人的期望和愛意。
4歲那年,還沒有灶臺高的他,硬生生站在凳子上學會切菜煮飯,還有掃地、燒水、照顧母親起居等等。
當然,他也不是生來就如此懂事。
有一次,龐眾望哭著跑回家,母親看見心里就急了,連連問他發生了什么事。
龐眾望看著母親,囁嚅半天才小聲說:
“他們說我的爸爸是瘋子,媽媽是癱子,都不和我玩…”
龐母內心百感交集,眼淚也跟著掉了下來,她把兒子抱進懷里好一通安慰。
“你是媽媽的寶,不聽他們胡說八道好不好?”
龐眾望懵懵懂懂點點頭。
從那以后,他不用任何人教,漸漸學會了懂事。
母親雖然不能行走,但是會做一點手工活計,也能補貼家用。
本想就這樣風雨飄搖的過著就算了,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6歲那年,小眾望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急需開刀治療。
手術費,將近5萬。
這筆錢對這個極度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
當時,所有人都勸龐母聽天由命,高額的治療費,不是這樣一個家庭能夠負擔得起的。
但就算再苦再難,龐母也沒有猶豫過,她語氣堅定地說:
作為一個母親,我不能放棄自己的孩子。
龐母坐在輪椅上,領著兒子挨家挨戶地借。
村里的路并不好走,路面坑坑洼洼,泥濘不堪。龐眾望用了渾身的力氣推輪椅,才沒有讓母親摔下來。
看著這對可憐的母子,村民們也是于心不忍,紛紛施以援手。
手術那天,龐母因為身體原因,沒有辦法去醫院,只能在家里等消息。
“兒子啊兒子,你可一定不能有事啊…”
手術很成功,龐眾望的病治好了。
但這個家庭,也因此負債累累。
為了早日把錢還上,龐母恨不得把1分錢掰成2分用。
盡管家里拮據,可她從不抱怨,從不把苦難帶到孩子身上,盡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
剛上小學,龐眾望就學會了撿破爛。
放學路上,他只要一看到有廢棄的紙箱和飲料瓶就撿起來帶回家。
龐母看見了,憂心兒子在學校被同學嘲笑,于是就問:兒子,你不怕被同學笑話嗎?
龐眾望毫不在乎地說:媽媽,沒人笑話我,就算有我也不怕。
龐母笑容復雜,輕輕嘆了一口氣,繼續忙著手頭的活計。
她明白,怎么會沒人笑話呢?兒子懂事得讓人心疼。
小學六年,龐眾望撿廢品撿了六年,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
縱然如此,他的學習也沒有落下。
大小考試都是名列前茅,獎狀掛滿了家里的整面墻。
龐眾望的初中班主任說:
平日看這孩子樂呵呵的,對同學也很友好,如果不是了解每個同學的家庭情況,壓根就不會想到他家里條件如此糟糕。
龐眾望說:是母親影響了我。
不管生活怎么艱苦,她從不抱怨,就像是小草一般,看似渺小,實則強大。
母親教他善良堅強,他從中學會了用豁達態度面對人生百態。
初二那年,龐母因長期營養不良住了院。
父親精神不好,自理都難,照顧母親的重擔又落在了他的身上。
像當年母親救他那樣,龐眾望挨家挨戶向親朋好友借錢。
母親住院期間,他還去醫院外的小飯店打零工,借用小飯店的鍋為媽媽炒菜做飯…
昏黃的燈光下,寫完作業的龐眾望拿出日記本,在上面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既然苦難選擇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
這樣的日子是艱難不易的,我們不能歌頌偉大。
但我發自內心的,想為這個孩子豎起大拇指。
2014年,龐眾望考上了縣城最好的高中。
從縣城到村子里要走20多公里,需要住校,每個月只能回家一次。
第一天開學,龐眾望坐在明亮的教室,腦子控制不住地胡思亂想。
“癱瘓的母親待在家里,肯定會很無聊的。”
眼前浮現起臨走當天,母親送他時落寞的眼神,壓根就沒有心思聽老師講課。
龐眾望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會影響到自己的學業。
于是他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為母親寫信。
寫信能讓他心安,也能讓母親在想他的時候把信拿出來看一看。
信的內容很樸實,有時是他今天在食堂吃了什么飯菜,有時是他多背了幾個單詞,更有時,他會模仿著大人的口氣,“教訓”母親:
“在家不要太節省,要好好吃飯,也不能喝生水,對身體不好…”
高中三年,龐眾望和母親互為支撐,共同努力,終于,迎來了兩個好消息。
第一個好消息:自強不息的龐母靠著做針線活,愣是把家里欠的5萬外債全還上了。
當年借錢的村民們是知道龐家情況的,從來沒催過一次。
然而,龐母的想法卻是:“你們幫我,是因為我難,但我們不能為了自己不難,讓你們為難。”
另一個好消息:2017年高考,龐眾望一舉考出684分。
錦上添花的是,他還獲得了農村專項計劃清華大學60分加分,以744高分奪得河北省滄州市理科狀元。
聽到消息的龐母喜極而泣,落下淚來。
為人母者,最幸福莫過于教育好孩子,看到孩子出人頭地。
這一天,她終于等來了。
隨著媒體報道,龐眾望一家的事情被眾人所熟知。
許多網友被感動哭了,表示要為龐眾望捐款,但都被他拒絕了。
他說:
他們捐助我,是因為我火了,大家看到了我,所以想要我幫助我。
但有更多比我更需要幫助的人,外界是不知道的。
這樣的善心付給比我更沒有能力掌控未來的人身上,會更好。
有記者采訪他,曾經有因為自己的家庭感到自卑嗎?
龐眾望用自己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回答了對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我沒有覺得我的家庭哪點拿不出手的,有哪點不值得討論的。”
“我媽媽那么好,我爺爺奶奶也那么好,我的每一個親人都那么好,我的家庭有哪里是拿不出去討論的呢?他們該羨慕我啊。”
關于上學費用方面,清華大學對龐眾望的關注度很高。
從他入學的那一刻起,學校保證了他整個大學4年,在不接受任何外界幫助下,也可以滿足生活所需。
所幸,不負期望。
通過4年的努力,2021年龐眾望從清華大學順利畢業。
畢業后,他獲得了直接攻讀清華大學博士學位的資格。
于是,選擇了繼續深造下去。
轉眼間,又是幾年過去了。
正直一年一度的高考季,一段龐眾望的采訪視頻沖上熱搜。
26歲的他,和之前變化很大,褪去了當年的青澀,談起話來落落大方,自信滿滿。
唯一不變的是, 身材依然清瘦。
如今的他,已是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博士四年級的學生,專業跟本科一樣。
住宿方面環境也不錯,學校為他配備了單人間,小小的房間被他收拾的井井有條。
談及高考的意義,他說:
“高考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在長遠的未來里,多去學、多去看,多去經歷和體會。”
聊起母親,龐眾望說母親已經過世了。
當被問起是否想媽媽時,他若有所思的停頓了兩秒,淡淡地說:
“有時候會在夢里夢到。”
龐眾望的母親,不管生活有多么艱辛,從不怨天尤人,對明天永遠充滿希望。
這樣的性格,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龐眾望。
對于身處逆境的孩子來說,愛的教育就是人生成長中最寶貴的財富。
母親無私的愛,讓他學會明事理、辨是非;
母親無私的愛,讓他懂得了什么是堅韌不拔。
他坦蕩地說:人生很難兩全,有得就有失,雖然我失去了物質上的好生活,但我得到了情感,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家庭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也不是說說而已。
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那就要學會見賢思齊,明確自己的目標。
即使起手爛牌,也要努力打出一個精彩的結局。
請相信,所有的苦難與艱辛,都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結尾彩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